2020年下半年,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中国大陆都宣布了重大重组策略,更换高管、合并部门、裁员数万名员工,并将重心转向+、华纳传媒旗下HBO Max等流媒体平台、、+、+ 和 AMC+,价格从免费到每月 15 美元不等。
受众向流媒体转移是一种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尤其在疫情期间加速。 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流媒体平台的内容、服务和用户体验决定了一切。
2020年,可以说是配合东京奥运会推出的。
去年比赛期间,用户数量增长至5400万,活跃用户约2000万。 奥运会带来了 18 亿美元的收入,但母公司康卡斯特仍预计 2021 年将亏损 13 亿美元,因为该公司在原创节目和体育赛事转播权上投入巨资。 要知道,NBC为十届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支付了约120亿美元。
体育版权的寡头效应一直存在,尤其是对于那些在疫情期间逆势上扬的版权方来说。
业界对 NFL 今年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版权交易很熟悉。 规模相对较小的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由于美国对足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其每年的版权价格从现有的9000万美元直接上涨到3亿美元。
版权高、转播商谨慎、联盟焦虑,体育转播市场正在进入量入为出的“算法”时代。
这不仅仅是北美市场特有的情况。
英超联赛转播权每三年出售给出价最高者。 2015年抢版权热潮最高峰时,英超本土足球版权以51亿英镑出售; 上一个合同周期是在2018年谈判的,当时英超联赛在当地筹集了约50亿英镑; 2021年,受疫情影响,各版权方同意在不涨价的情况下续约三年。
▲爱奇艺获得英超联赛2021-2024年四个赛季的独家转播权。
有评论认为,这种下降趋势将在下一个周期得到纠正,但目前投标人的投标热情正在下降。 这种情况在英超转播权的国内出售中也有同样的迹象,尤其是在上一轮天价抢体育转播权最终惹出不小的麻烦之后。
今年1月,经过近一年的诉讼,英格兰及威尔士高等法院于当地时间1月11日作出裁决,PP体育需支付英超欠款2.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6亿元。 据媒体披露,去年获得英超联赛多年转播权的爱奇艺体育每年仅支付数千万美元的版权费。
当传统渠道因无力支付版权费而持续陷入困境时,最终是流媒体巨头亚马逊出面救火。 它以三年7.5亿欧元的合同获得了法甲联赛的转播权。 不仅如此,亚马逊还在闪电战中抢购欧洲足球、网球和其他顶级赛事的转播权,这让电视界的竞争对手感到震惊。 西甲还计划改变其国内足球转播权的竞标条件,以吸引亚马逊等公司进入。
2021年春天,亚马逊再次斥巨资与NFL达成合作,获得2023赛季至2033赛季NFL周四比赛日赛事的独家转播权。
亚马逊可以为粉丝提供更简单、更便宜的订阅服务,而且它似乎并不想直接通过体育版权来赚钱——亚马逊全球体育视频副总裁玛丽告诉《纽约邮报》:“Prime是一项会员服务。 “Prime Video 这是一项福利。我的工作很简单——利用体育来提升 Prime 会员的价值。” 换句话说,体育内容只是亚马逊Prime会员的福利之一,真正赚钱的是它的电商业务。
▲ Prime 视频截图。
可以说,亚马逊对待体育版权的态度与对待影视内容的态度几乎一样。 只要能够增加Prime会员的附加值,无论成本多高,都几乎可以接受。 咪咕视频似乎也有类似的业务形态。 体育版权更像是它的一种宣传工具。 其核心是将咪咕视频会员转化为中国移动用户。 毕竟,与内容供给的不确定性相比,作为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电信运营商,保证盈利不亏损始终是一门好生意。
但这种如意算盘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对于竞相获取体育版权的国内流媒体平台来说,赛事的转播本身更多的是赢得体育迷付费的门票,但具体如何去做呢? 时间让版权方和用户看到了平台的独特价值,使其不再只是赛事的搬运工,而实际上是检验平台体育版权长期运营能力的关键。
如何避免咪咕式的“短暂兴奋”?
咪咕的全能运动之旅始于2018年。
当时,这个长期没有特色内容的视频平台以10亿元人民币的高价获得了俄罗斯世界杯全部64场比赛的直播权。 此次活动聚集了43亿流量,让咪咕视频成为体育版权领域第一梯队的黑马。
“咪咕一进军体育界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咪咕文化业务发展集团EVP(执行副总裁)李军在随后的媒体峰会回顾中表示。
去年东京奥运会后,咪咕视频收购了英超、西甲、德甲、意甲、法甲五个欧洲顶级联赛的版权,甚至斥资2亿美元收购了NBA Pass的版权,打破了NBA的版权限制。腾讯体育独家情况。 但事实上,两届奥运会之间,咪咕视频依然没有获得外界太多关注,而且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发生。 “短暂的兴奋”几乎覆盖了咪咕视频直播的每一次重大事件。 。
▲咪咕视频冬奥专区。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其对咪咕视频的期待或许不是付费会员能带来多少直接收入,而是随着进入全5G时代,抓住用户的黄金窗口期,咪咕及其体育内容能否成为战略性的战略机遇?中国移动与电信、联通竞争的差异化利器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体育内容盘活中国移动5G时代更大的业务。 但目前来看,这一预期与现实仍存在差距。
虽然高清直播技术被视为咪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其首场赛事就尝试用4K超高清直播来呈现一场三维世界杯。 但由于流量过大,服务器人满为患,直播卡顿、黑屏。 不少观众抱怨,欧洲杯转播也屡屡引发吐槽。 这种转播不稳定的状况似乎直到去年东京奥运会转播才得到改善。
更尴尬的是,5G的全球商用和实用价值除了带来更昂贵的资费之外,还没有在应用端带来任何立竿见影的提升。
数据显示,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咪咕日活跃渗透率为1.7%。 世界杯结束后,下降至0.6%-1.2%。 与此同时,平台用户粘性也是问题,留存率持续直线下降。
移动版权无法筑起坚固的围墙,已成为业界共识。
腾讯体育运营总经理赵国臣曾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获得版权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版权使用权是有期限的,但赛事是永恒的。只要靠如果IP版权持续亏损乐视电视英超直播2024,他们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可能的结果是,一方面无法继续支付版权费用,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失去自己的品牌价值。”
与自制影视版权内容的永久所有权相比,体育迷几乎都会跟随体育版权的潮流来选择平台。 当版权不再具有排他性时,他们会考虑平台提供的服务和播放质量,因为游戏是核心内容。
另一个现实是,国内流媒体平台仅通过体育版权很难获得足够的商业回报。
从商业模式来看,广告、版权二次发行、付费用户是体育版权变现的三大支柱。 理想情况下,付费用户应该贡献大部分收入,其次是版权分配,广告只是补充手段。
但即便是拿下英超、NBA、中超以及F1、NFL、NHL等全球领先商业赛事,在足球、篮球、综合赛事布局最完善的腾讯体育,也依然头疼不已。变现方面:在ToC层面,除了会员付费之外,腾讯体育甚至还衍生出了直播的商业模式。 但从效果来看,广告投入+会员付费+直播销售的整体收入很难覆盖纯版权购买成本。
▲腾讯体育官网截图。
涉及的问题仍然是国内用户在内容付费方面对价格极其敏感。 在国际市场上,无论是ESPN还是DAZN,它们的订阅费都不低。 对比腾讯体育最著名的NBA赛事,腾讯体育的年度超级VIP套餐仅需298元一年乐视电视英超直播2024,而代表日本NBA转播的乐天则为订阅会员提供13200日元(约合人民币700元)的年费,这还是在NBA在日本市场并不是一个热门项目。 更何况,腾讯体育还为国内以观看足球为主的学生群体提供了更多优惠套餐。
因此,如果想要单纯依靠独家版权来获得订阅收入,国内流媒体几乎会遇到与影视内容类似的问题。 过多的成本投入将导致无法比拟的订阅收入,使平台难以长期持续运营。
而且仅有版权不一定能留住用户。
比赛通常只是吸引流量。 例如,奥运会很难要求用户付费观看点播。 后续常态化运营将需要更多季播版权内容作为支撑。 NBA、CBA、五大联赛、亚冠、欧冠等常规赛事内容将需要更加精细化的日常运营和更加灵活的内容布局。 它是决定用户留存和付费观看的关键。
比如,腾讯体育一年多前就开始将NBA等版权转让给腾讯视频。 本质上乐视电视英超直播2024,重点不再是收取版权、单纯做内容付费业务,而是在多平台、多业务联动下,开发独立的IP衍生内容。 。
这其实是巨头亚马逊一直在悄悄布局的策略。 在获得英超联赛和NFL的版权之前,亚马逊就已经开始为这两个超级赛事中的热门球队制作一系列热门纪录片《All Or》。 而加入活动播出后,这些长期积累的相关内容无疑迅速形成了巨大的联动效应。
▲《全有或全无:托特纳姆热刺》剧照。
这一情况也得到了另一家流媒体巨头的证实,该巨头一直对体育版权市场保持观望态度。 其联席首席执行官泰德在去年7月的第二季度财报会议上第二次表明立场,表示不会专注于体育直播:“我们的产品是点播且无广告的。体育节目倾向于保持活跃并充满广告。”
然而,9月份,首席执行官里德·黑斯廷斯(Reed )改变了态度。 由于他的F1纪录片《Drive to》取得成功,他考虑为F1破例。从2019年到2021年,F1在美国的收视率增长了39%,而幕后英雄就是这部纪录片。 “几年前出售 F1 的版权时,我们并不在竞标者之列,今天我们会考虑一下。” 黑斯廷斯告诉明镜周刊,F1与ESPN的转播协议将于今年年底到期。
与影视内容总是需要在某个时刻结束剧情不同,体育赛事作为“无剧本真人秀”,几乎永远不会结束。 同时,体育比赛的巨大不确定性也意味着新材料将不断产生。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赛事相关内容将留住核心粉丝,同时创造新粉丝,新粉丝开始关注这项运动,然后返回节目寻找更多幕后内容。
要实现这个循环当然不是拍纪录片那么简单,但至少目前来看,国内流媒体平台不可能仅仅通过转播比赛来复制另一个ESPN。 毕竟,即便是ESPN也需要和+合作,他们可以把自己花重金的赛事版权变成一个好故事,真正接触到那些不关心体育的用户。
注: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体育+短视频,旧瓶装新酒
你们都看过了,再次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