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路交通安全理念及大型活动保障
(一)大型活动的概念。 大型活动,又称大型群众性活动,是指由政府机关或者单位(社区)主办,在一定期限内,在临时占用、租用的公共场所举行的、有不特定多数人参加的公共活动。 。 目前,我国大型群众性活动主要包括节日庆典、重要会议、各类竞赛、商业展览、文化娱乐演出五类。
(二)道路交通安全理念和保障。 道路交通安全防护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国家赋予的权限,在道路上或者与道路交通有关的场所,保障领导及会见的外宾的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安全规范,或者一定规模的群众活动。 工作顺利。
(三)道路交通安全理念和大型活动保障。 大型活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分流、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保障大型活动顺利举行而开展的警戒保障工作。通道或交通管制,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2、大型活动主要交通特征
大型活动的共同点是会诱发大量突发交通量,给周边道路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同时造成交通静态等问题。 交通组织的质量直接影响赛事的成功与否。
(一)停车需求量大。 随着大型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参加者和车辆也越来越多。 此外,大多数活动配套停车场的场馆和广场规模较小,停车位不足。 停车位供应超过需求。 停车困难也增加了进场交通管理的复杂性。 困难,从而直接造成现场及周边地区交通拥堵。
(2) 诱导大量流量。 为了满足大量交通流量的需求,需要相应的交通方式来承载。 通常大型活动引发的人流量非常大,少则千多,多则数万。 周边道路往往无法承受正常交通量和诱导交通量的叠加,给道路交通管理带来问题。 压力巨大。
(3)单向集中,车流影响大。 大型活动的客流量具有到达和出发集中的特点。 同时,对于结束时间集中的活动,由于离开场馆时间比进入场馆时间更集中,离开场馆的交通影响大于进入场馆的影响。 当交通供给小于交通需求时,道路交通处于过饱和车流状态,路网的交通状态非常不稳定,容易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
三、大型活动道路交通安全主要做法
(一)制定交通管理政策
近年来,我国相继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等一系列超大型群众性活动。 举办此类群众性活动,往往需要提前分析整个活动的交通需求,制定单双号安排。 限行、限货车等总交通量控制政策、专用车道保障政策、场馆周边停车政策、警察引路政策等一系列交通管理政策到位,满足总体交通需求。
(二)制定运输组织方案
交通组织是道路交通安全和大型活动保障工作的基础。 交通组织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大型赛事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作的成败。 交通组织方案一般包括交通管制区域划分及管制措施、区域内人车流进出组织、停车场规划、车辆牌照制作与发放、公共交通组织等。 设计原则交通组织方案如下:
1、优先满足VIP车辆的停车需求,并提供快速疏散路线;
2、开闭幕式优先使用大运量集体交通、公共交通疏散人员,控制进场车辆数量,禁止货车及无牌车辆进入场馆;
3、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依托大通行能力的公路、快速路和主干道疏散交通;
4、动静交通结合,实行就近停车,分流人车,确保安全;
5、各类交通流向清晰,管理简单可行;
六、交通管制措施应尽量减少对市区正常交通的影响。
(三)制定交通设施设置方案
交通组织方案制定后,后续配套就是制定交通设施设置方案。 交通设施设置规划是交通组织规划正确实施的硬件保证。 交通设施设置方案包括交通管制区域内禁止和引导设施的设置、各交通流通线路引导和隔离设施的设置、各停车场引导设施的设置等。
(四)制定交通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交通组织方案制定后,要立即编制交通安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管控措施、岗位设置、警力部署、应急预案等,确保各类车辆和人员大规模通行。活动可以按预期组织交通。 行车有序平稳,确保大型活动顺利完成。 因此,交通组织方案是交通安全工作方案的基础,交通安全实施方案是交通组织方案的保证。
(五)广泛开展交通宣传
交通组织方案制定后足球比赛活动安全保卫方案,不仅作为执行者的交通管理部门必须知晓,更重要的是所有活动参与者都必须知晓并遵守,以便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 因此,流量推广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进行。 交通宣传分为通过电视、报纸、网络、交通广播电台、户外信息栏、张贴或散发传单等渠道发布各种交通管制通知、交通管制新闻和实时交通新闻。
四、大型活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道路交通压力激增,控制措施难以确定
大型群众性活动具有参加人数多、活动路线长、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 大型活动的举办,给道路交通活动带来巨大压力,容易出现区域性、大范围的交通拥堵。 如果不做好道路交通管控,大型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日常交通活动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进行道路交通管控,长期、大规模的大型活动与道路交通之间的矛盾将难以协调。 可见,大型活动道路交通管制是必要的足球比赛活动安全保卫方案,但管制范围是多少呢? 能控制到什么程度呢? 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控制? 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面临的难题。
(二)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停车问题十分突出。
由于大型活动规模日益扩大,停车问题十分突出。 为了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许解决停车问题,投入大量警力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造成停车难的原因有很多:
1、停车位严重不足。 部分场馆停车位与场馆接待能力不匹配,导致赛事期间停车问题突出;
2、停车场占用现象突出。 一些场馆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不仅出租场地,还出租停车场牟利,导致停车设施无法用于大型活动;
3、主办方停车责任不明确。 对于一些大型商业活动,本应由主办方或场馆解决的停车问题,往往与道路交通管理问题打包在一起,直接提交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求警方让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代理部门解决问题;
4、活动规模巨大,停车困难。 随着大型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参加人数和车辆数量不断增加,主办方追求活动的轰动效应。 参加活动的人们停车困难。 原来的停车场很小,不能使用。 满足停车需求。
(三)人群疏散困难、应急响应缓慢
大型活动要求疏散时间短、参加人数多。 短时间内疏散大量人员是非常困难的。 往往会造成活动场地周边地区长期、大面积的交通拥堵和堵塞。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应对的基本经验和准备。 现场发生争执、纠纷,引起大量群众围观,严重影响大型活动的进展,并可能激化矛盾、恶化事态。
(4)活动信息多变、滞后,影响计划制定
大多数大型活动,尤其是政府部门主导的活动,往往会因时间安排、各级领导指示、条件变化、资金投入等多种原因,导致交通安全相关信息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初步确定的控制范围。 交通组织和线路安排等安全措施多次发生变化。 例如,在亚残运会火炬传递筹备过程中,交警部门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对火炬传递路线进行了10余次变更,最终在前几天确定了最终路线。开始。
(五)舆论支持不强,缺乏正确引导
长期以来,各新闻媒体对于“大型活动时应注意的事项”、“参加大型活动时如何与交警配合”、“怎么办”等方面对市民的宣传不多。当路上有交通警卫车队时”等,不是很长。 近年来,交通管理部门开展的“五步走”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主要以宣传交通安全常识和交通事故预防知识为主。 这一弊端导致广大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交警部门在大型活动期间实施管控措施,甚至引发矛盾。 同时,在目前的机动车驾驶人教育和考试培训过程中,关于如何加强新驾驶人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相对较少。 由于舆论和民意支持的“双衰”,交警在大型活动中实施交通安保工作的执勤环境相对较差。 特别是近年来,在道路、线路的交通安全工作中,机动车经常不让路。 护卫车队甚至越过护卫车队的事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护卫工作。
五、提高大型活动交通安全的对策建议
(一)多管齐下解决停车难
大型活动的汽车通行证的发放在很多地方都是自由放任的。 除相对控制领导、贵宾的车通行证数量外,对参加活动的其他工作车辆也随意发放车通行证。 实际停车位数量与发放停车位数量不同。 许可证数量不对应,造成停车混乱,最终影响交通组织管理。 随着大型活动的增多,停车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多管齐下,全面解决停车难问题。
1.大型活动市场化运作的同时,停车问题也可以市场化管理。 主办方可根据购票金额对控制区域内的停车位进行销售。 无法进入活动现场停车的人群的交通问题,主办方可以通过控制区域内的公共交通来解决,而这种公共交通显然也是可以实行市场化管理的。
2、严格执行停车证制度。 根据活动现场停车场设置及车辆停车位数量,可办理停车证。 停车位置可以用不同颜色区分,车辆凭证件即可进入相关区域。 严格控制停车证发放数量,控制进场车辆总量,确保证位匹配。
3、主办方积极联系沟通,租用或借用活动场地及周边公共停车场,为活动期间参加活动的公共车辆提供停车位。
(二)明确职责,解放警力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实行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道路交通安全保卫工作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运作的模式。 即使是大型商业活动,主要责任单位也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主办方也完全推卸了安全责任。 应该看到,这种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业态的要求。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规定》明确了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责任制度。 明确大型群众性活动组织者的责任。 主办方对其举办的活动的安全负责。 组织者的主要负责人是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责任人; 举办者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工作方案; 组织者应当对大型群众性活动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确保临时设施、建筑安全足球比赛活动安全保卫方案,落实应急救援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部门直接组织的大型群众性活动,由组织活动的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部门负责活动的安全保卫,无需取得安全许可。系统已实施。 由此可见,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直接组织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外,其他大型群众性活动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责任主体单位应为主办单位不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因此,有必要对道路交通安全和保障模型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活动主办方需聘请保安公司或交通志愿者,负责活动期间的管理和维护秩序,如大门口车辆进出、车辆停放管理、通道指挥调度等,从而解放一定的工作量。 警力并节省警力资源。
(三)利用公共交通减轻道路交通压力
一是增加运输能力,延长服务时间。 进一步加强与交通委的沟通,利用增加公共交通运力、延长服务时间等公共交通配套措施,减少活动场地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和停车冲突。 二是推动长短途公交换乘。 利用长途和短途换乘,让参加大型活动的市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减轻自驾人群对道路交通造成的压力。 三是合理增加公交线路数量。 对经过活动场馆或与交通警戒线重叠的公交线路采取减线、停站、分流等措施,减轻活动场馆周边道路交通压力。
(四)加强与主办方合作,多渠道开展宣传
争取活动主办方的大力支持,在各类大型活动的请柬、车辆通行证(或停车证)、门票、门票、海报上印制交通路线图、场馆入口、停车场入口位置,提醒市民遵守进入活动现场的正确路线和入口,避免盲目交通造成活动现场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混乱。
(五)转变管控模式,减轻社会交通压力
传统的大型活动道路交通管制模式主要以大型活动为主,无条件保证大型活动的需求,一切都围绕大型活动进行,甚至不惜以封路、限流为代价越野交通。 这种控制模式确实保证了大型活动的安全、顺利,但也对城市交通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认为,大型活动道路交通管制的范围和措施,既要保证大型活动交通安全、畅通,又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社会交通的影响,真正做到人导向、和谐、不打扰居民。 大型活动道路交通管制措施必须保障大型活动安全。 控制范围的大小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必须服从大型活动的需要,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 在保证大型活动安全进行的原则下,尽量方便群众生活,即力争大型活动与社会交通并重,尽量少打扰群众,为城市道路交通和人们出行提供便利,将大型活动融入道路交通安保工作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