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乐视体育正式宣布完成80亿元B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海航资本领投,投资方包括孙红雷、刘涛、陈坤、霍思燕、周迅等20余家机构及10余位明星个人投资者。 B轮融资后,乐视体育估值达到215亿,创下体育行业融资新高。
4月14日,乐视推出“414生态日”提振销量。 界面新闻获得的数据显示,乐视414生态节当天实现会员总收入20.2亿元,其中乐视超影视销售额占据大部分,达到16.9亿,乐视体育会员销售额达到3.3亿元。
乐视体育无疑抢了另一家同类公司的风头。 同样在上周,乐视网还宣布,旗下超级跑车的品牌名称将正式命名为“LeSee”。 乐视超级汽车被贾跃亭津津乐道已久,却从未被期待过。
事实上,自乐视推出超级电视以来,该公司已经向投资者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资本故事。 乐视网的无边框手机、乐视网的交通智能,都是故事的延续。 现在,故事轮到乐视体育了。
乐视体育成立于2014年3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 2015年3月进行首轮A轮融资,估值20亿,注册资本增至2.96亿。 次年分别进行A+轮融资和本次B轮融资,最终估值定为215亿元。 除原股东乐视网外,该公司股东还参与了A轮和A+轮融资,包括北京普斯(万达旗下)和上海云锋(阿里巴巴旗下)。 界面新闻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乐视体育总资产52亿元,当期营业收入2.91亿元,但亏损也超过5亿元。
即便如此,乐视体育依然标榜自己是全球赛事版权资源最丰富的平台:借助乐视生态圈积累的核心用户群体、体育赛事版权的持续购买以及越来越少的“中国体育”用户加入乐视体育。 “梦之队”的管理让乐视体育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据界面新闻获得的乐视体育募资招股书显示,融资完成后,乐视体育将在版权内容、赛事运营、智能硬件和互联网应用等业务领域发力,进一步收购赛事资源和开发硬件,力争至2017年将扭亏为盈,同时也向投资者承诺在2018年底前完成IPO申请材料。
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互联网体育公司正在告诉投资者:两年烧钱,我们就赚钱了,而且可能会软软地赚钱。
这一次,乐视体育的梦想能否照进现实?
1、乐视体育主要收入和支出来源
界面新闻独家获悉,乐视体育的主要收入来源分为版权内容和赛事运营两大模块,各占一半左右。 其中,广告收入约占版权内容收入的43%,赛事运营收入约占35%,超级电视电费收入约占9%,点播费及转播费收入约占1%,其他硬件及其他收入约占12%。 赛事运营主要包括ICC国际冠军杯赛事运营权带来的门票和广告赞助,以及马拉松等赛事运营。
综上所述,乐视网主要依靠三个收入来源:广告、活动运营和会员收入。 根据乐视网自己的测算,2016年营收将从2015年的5亿增长两倍,达到28亿,2017年将达到38亿,届时将扭亏为盈。
要想赚钱,首先得花钱,而乐视体育在这方面一点也不差。 据界面新闻统计,自2014年以来,乐视网已购买了不少于18场足球比赛的版权,其中比较知名的包括中超联赛独家新媒体转播权、中超联赛全媒体转播权等。英超联赛2015-2019(香港)赛季,以及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2016-2018赛季意甲联赛独家新媒体转播权、2015-2018赛季意甲联赛独家新媒体转播权等等,不得不承认乐视网的采购能力在这个行业是非常优秀的。
至于购买价格,可谓是昂贵。 其中金额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以27亿“豪买”中超新媒体转播权。 2016年2月23日,乐视网宣布与中国文化旗下体育动力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以27亿版权费成为2016-2020赛季中超联赛独家新媒体转播商。 至于这27亿值不值得,我们暂时不去考虑。 可以肯定的是,在中超版权之前,乐视网购买了十几项版权,但没有核心版权。 与腾讯的NBA和PPTV的西甲相比,乐视网似乎信心不足。
在获得的版权中,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大部分都是新媒体独家版权,而只有女超联赛、英超联赛2016-2019香港转播和亚冠联赛是全媒体转播的。权利。
所谓全媒体版权包括电视广播、媒体广播等广播权和发行权。 然而,由于资本快速进入,转播权价格一路飙升。 例如,2015年3月《中国足球改革综合方案》发布后,中国足协启动游戏版权招标程序,腾讯、网易、中央电视台等14家媒体参与招标、拥有英超直播乐视网和新盈体育,以及王健林控股的盈方。 最终,在这场纯粹市场化的招标中,出价低于竞争对手的央视被挤出去。 而如果你获得了完整的媒体转播权,你将把电视转播权卖给电视台。
按照乐视体育2016年预计收入28亿计算乐视英超转播权到哪年乐视英超转播权到哪年,转播收入和付费点播收入占总收入的0.8%,也就是说总收入只有2200万。 也就是说,乐视网的计划是利用购买的全媒体版权向电视台等收取2200元的转播权收入。
对于那些非全媒体转播权,比如中超联赛27亿的支出,唯一可能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费和会员费。
2.生态系统的收入主要是广告
乐视的生态圈一直是其各项业务推广的重点。 其核心是以乐视网的硬件为渠道入口,辅以乐视影业强大的内生和外包影视资源,形成终端+内容的闭环,让用户养成深度粘性的消费习惯,并转移到移动端电话和汽车。 和其他硬件。
从上表1可以看出,无论生态系统的故事多么完整,乐视网收入的43%仍然是广告。 之前反复强调的所谓生态系统,不过是卖广告的一个好听的名字而已。 但卖广告真的能赚钱吗?
腾讯在五年内以31亿元的价格买断了NBA的转播权,这可以视为乐视网购买中超联赛版权的一个例子。 但要知道,腾讯体育斥资31亿收购NBA,也仅仅够勉强维持盈亏平衡。 据接近腾讯的业内人士透露,腾讯体育的广告收入只能勉强覆盖版权费。 “以腾讯第一赛季的广告收入来看,勉强可以覆盖成本。但不盈利的做法肯定不能维持,所以腾讯现在也在想尽办法推动会员费收入。但由于腾讯体育尚未独立,动作范围肯定不如乐视。”
腾讯之所以能通过购买NBA广告勉强维持平衡,自有其原因。 “由于NBA是对外赛事,央视和地方台的转播非常有限,转播时间主要是早上到中午。由于是工作日,在PC和APP上观看比赛的需求很大。 ” 在谈到中超广告收入的问题时,他也预测情况可能不会那么乐观。 “中超联赛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赛事,比如上海的球迷只看上海队的比赛,这些地方电视台都会转播。在网上给我,有多少人会看北京队的比赛?当然,我们卖不了多少广告。”
前进的道路沾满了鲜血,但乐视体育依然勇敢。 按照2016年28亿的预估收入计算,当年的预定广告量(直接投放乐视体育版的广告)至少需要达到9亿,到2017年则需要达到12亿。其中包括300个通投广告收入(乐视网广告,母公司按一定比例分配给乐视体育),2016年广告投放总量将达到12亿,达到2017年盈利第一领先指标。从腾讯的收入来看,似乎希望不大。
此外,35%的收入来自ICC国际冠军杯。 赛事主要在夏季举行,采取商业比赛的形式,邀请欧洲俱乐部参加。 由于收入形式是赛事门票收入和广告赞助,所以最终的创收能力仍然是广告方。 据猜测,2016年这一收入将达到10亿左右。不过界面新闻采访获悉,2015年的收入远低于这个数字。 该活动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已在广州、深圳、上海举办了三届。 据官方数据,深圳的比赛是AC米兰对阵国际米兰,共吸引了38497人观看; 广州的比赛是国米对阵皇马,吸引了39896人观看; 上海比赛的人数没有官方数据。 三部剧的总票房收入为6000万元,大约是广告收入的两倍。 当然,由于2015年是赛事第一年,筹备仓促,收入基本在1亿左右。 但如果说2016年10亿的营收规模,即使给它更多的时间去准备,也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3、乐视体育的大动作是会员费
从上面提到的“414生态日”来看,乐视影视会员获得的收入似乎远远多于乐视体育会员。 但即便如此,会员费收入始终是乐视体育生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乐视体育有信心相信流量变现将是未来趋势,主要是借鉴国外经验。 从乐视体育直接瞄准的ESPN的发展轨迹来看,在年度收入结构中乐视英超转播权到哪年,60%的收入来自有限电视订阅,收入规模为65.4亿元; 35.2亿收入来自电视广告,占比32%。 其余8%的收入来自数字广告和杂志广告。 电视订阅收入占绝大多数。 这也是乐视和腾讯相信付费会员时代终将到来的时候。
但现在,也许还没有。
界面新闻简单地为乐视网平息了比分。 乐视超级运动会员价格为全年590元、季度159元、月度59元。 按照平均会员费640元/年/人计算,按照2016年预计收入28亿、收入比例9%计算,意味着超级电视体育会员费收入预计在2.52亿左右。 借助414生态日“买会员送硬件”的方式,乐视会员体育及非会员当天销售额突破3.13亿。 表面上看,预计收入已经达到了2.5亿。
关键问题是,这些收入会记入乐视体育的账上吗?
乐视生态日的重点不是“送硬件”,而是“买会员”。 即使在营销的黄金时代,最终也无法阻挡乐视网赚钱的原则。 要知道,如果没有生态日这样“送硬件”的做法,乐视致信(一家硬件公司)早就亏损得很深了。 即便收入20.2亿,在硬件公司层面连补牙都不够,更别说平均分配给乐视体育了。 所以所谓的“赠送硬件”只是一个噱头,更多的是绑定会员。 至于乐视体育赚钱吗? 最终会计处理要待乐视网半年报披露后才能知晓。 因此,即使通过生态日实现了销售目标,最终也未必能成为乐视体育的销售收入,内容变现能力仍令人担忧。
乐视体育也明白这个症结。 当界面新闻记者询问乐视体育2017年用户的消费习惯是否会养成时,他们也得到了令人惊讶的答案:“我们认为中国的支付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养成和培养。 它可以在一夜之间形成,我们不认为中国的体育内容付费习惯会在2017年立即形成,但我们相信付费习惯一定是体育产业价值链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乐视体育愿意并为此努力奋斗。”
详细分析了乐视体育赖以生存的每一项收入后,结果是除了花钱之外,没有一个是确定的。 元璞投资研究总监蒋培明告诉界面新闻,2016年乐视网无疑会亏损,但之后的情况还要看今年的情况。 “2016年是体育大年,重大赛事包括奥运会、欧洲杯,所以2016年是积累用户的关键一年。 未来业绩能否爆发,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今年的资源积累。 乐视正在通过硬件生态补贴(硬件低成本甚至免费)来培养用户习惯。 因此预计2016年仍会亏损,但2017年能否盈利仍取决于2016年广告费和会员费的增长情况。”
当然,如果明年乐视体育真的实现盈利,那将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