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
“由于绿区媒体无法进入蓝区,绿区媒体提出的问题将由新闻官汇总后代为向主教练询问。” 这是今年中超每次赛前新闻发布会上都会出现的一幕。 新闻官暂时充当记者,代表绿区媒体向教练和球员提问。 电脑前,各路记者伸长脖子仔细听,看看自己的问题是否被选中……
两道鸿沟犹如“天然鸿沟”
2020年中超联赛是历史上最特殊的一年,也是媒体记者最难报道的一年。 采访方式和工作模式的变化,让今年的中超报道与往年有所不同。
今年,中超联赛将实行地区集中赛制。 比赛分两个阶段,在大连和苏州两大赛区举行。 中国足协已封闭球队酒店、比赛场馆、训练场等相关区域周围5.5公里半径区域。 封闭区域称为蓝色区域。 比赛期间,球队人员、裁判员、所有其他酒店人员以及部分媒体和转播人员进入蓝色区域并佩戴蓝色徽章。 对酒店、训练场、体育场实行严格的“三点一线”管理徐江 足球记者,不得随意进出。 蓝色区域以外的区域称为绿色区域。
相应地,媒体记者也分为蓝区记者和绿区记者。 只有两家特权转播机构的少数人员可以驻扎蓝区记者,可以直接联系采访团队。 蓝区记者必须每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和团队一样,冒险走出蓝区的记者也是自愿放弃蓝区资格。 更多媒体记者在绿区。 根据规定,绿区记者禁止进入蓝区徐江 足球记者,也不能与蓝区任何人接触。 为确保安全,前往绿区采访的记者需在抵达赛区前一周内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否则将无法参加采访活动。
提出诸如“碰撞”之类的问题
过去,记者至少在赛前新闻发布会、赛中休息、赛后混合区、新闻发布厅等场合,有机会与球员、教练员近距离接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但今年的联赛,绿区记者只能进行“云采访”。
以赛前新闻发布会为例,想要提问的媒体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向新闻官发送相关问题。 新闻官员进行第一轮筛选,通常会提出两到三个问题。 发布会上,蓝区媒体首先提问。 如果绿色区域中的问题与蓝色区域中的问题相似或几乎相似,则会被忽略徐江 足球记者,不会再次询问。 这是第二轮筛选。 整个赛季,出现过很多次绿区题和蓝区题“碰撞”的情况,导致绿区没有出题。 久而久之,绿区媒体的热情受挫,到了后期,提问的媒体越来越少。
过去,记者坐在新闻发布室,可以与台上的教练、球员自由互动。 如果问题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他们可以立即跟进。 一名记者甚至可以提出多个问题,互动效果更好。 记者还可以观察现场的周边情况、教练和球员的表情等。但今年,记者只能通过视频观看,提问也只能是单向的,没有来回互动。
比赛期间,记者的行动路线受到严格限制。 赛前,记者从媒体酒店乘坐大巴前往。 到达体育场后,只能沿规定路线进入体育场,看台上的活动仅限于规定范围内。 比赛结束后,可以按规定路线返回。 赛后采访时,教练员和球员都在球场的蓝区新闻发布会室,绿区记者则被安排在绿区的另一个房间。 双方没有任何接触。 绿区记者可以通过视频连线进行采访,但同样完全没有互动性。 也就是说,绿区记者的采访空间仅限于媒体酒店和比赛场地“两点一线”。
出于防疫和安全需要,赛后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所有绿区记者必须乘坐媒体巴士离开赛场。 对于赶着写故事的记者来说,这是最痛苦的时刻。 记者只能利用等车的时间顶着寒风快速打码,或者上车在漆黑的情况下工作。
这样的情况让不少记者顿时感到“这是最难报道的一年”。 不过,能够亲眼见证空前的中超联赛,即使困难重重,对于热爱这份工作的记者来说也是一种快乐。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本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