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14日发布两份征求意见通知,前不久推出的两项新政策细节浮出水面。 《2018年U23球员参加中超、中甲联赛的有关规定》和《2017年夏季注册转会期间收取签约调整费的有关规定》处理U23球员签约费问题从今年夏天的转会开始,下赛季就会出现。 详细规定。
中国足协在《2018年U23球员参加中超、中甲联赛的有关规定》中提出了以下要求:1:2018赛季,中超、中甲俱乐部可以注册最多25名国内球员国内足球联赛外援制度,其中至少4名U23球员。 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报名。 2:每场比赛18人大名单中至少有3名U23球员国内足球联赛外援制度,首发11人名单中至少有1名U23球员。每场比赛首发的U23球员人数不得少于首发外援。 一场比赛中,每队U23球员实际累计上场人数不得少于累计外籍球员实际上场人数,且每场比赛累计外籍球员上场人数不得超过3人。 如有违反,比赛将被视为弃权。 三:2018赛季U23球员是指199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非港澳台地区的国内球员。 与现行U23球员政策相比,新推出的U23球员政策首先将每队注册球员人数从27人减少到25人,每场比赛18人名单中的U23球员数量从2人增加到3人。 新的外援号码匹配规定中,首发外援必须与U23球员首发人数相同,但每场比赛累计上场外援人数不能超过3人国内足球联赛外援制度,且累计上场U23球员人数不能少于外籍球员的数量。
中国足协在《2017年夏季注册转会期间收取签约调整费的有关规定》中作出如下规定: 1、俱乐部盈亏以俱乐部资产负债表列示的未分配利润为基础。俱乐部提交的2016年度财务审计报告。 项目基于. 根据俱乐部财务收支情况,2017年夏季注册转会期间(6月19日至7月14日),将实行收取签约调整费的政策,并将盈亏清单向业内公布。 2、关于招聘调解费的收取。 经足协和第三方审核机构审核后,根据国内外球员转会协议,对处于亏损状态的俱乐部收取等额的签约调解费。 俱乐部引进外籍球员的资本支出每人不得超过4500万元人民币,国内球员转会费标准为每人2000万元人民币。 所缴纳的签约调整费将全额返还俱乐部青训,不得抵扣俱乐部青训。 培训预算。 若签约支出超过上述标准,则不再使用该政策,仍按等比例全额收取签约调整费,且该费用全部纳入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 3、俱乐部从外籍俱乐部租借引进球员,且租借费低于原俱乐部转会费的,按原俱乐部转会费收取调整费。俱乐部。
按照中国足协出台的新规以及现行国际货币汇率计算,4500万元人民币约折合591.3万欧元。 显然,这样的签约标准意味着中超联赛中大牌球星的购买量将大大减少。 同时,《规定》第3条也封杀了一些俱乐部可以用来省钱的“捷径”。 根据规定,如果国外俱乐部签下一名球员,然后将其转租给国内俱乐部,则以国外俱乐部引进该球员的转会费为基数,而不是国内俱乐部租借该球员的费用。 这意味着通过贷款签约省钱的方法同样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