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总结了2022年世界杯后三国后备力量的对比:
韩国预备队(红色代表欧洲球员)
日本队预备队(红色为欧洲球员)
中国队后备力量(红色代表欧洲球员)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韩国的球员大多在欧洲打球;日本已经形成了全欧洲阵容。从笔者收集到的出场数据来看,日韩球员在欧洲球队中绝对不是水货,基本都是绝对主力或者主力轮换,甚至不乏顶级球员。
托特纳姆热刺队的孙兴慜
反观我们的球员中,只有武磊作为全村人的希望在西乙踢球,但他并不是球队的主力。虽然有伤病的影响,但从西班牙人近期的成绩来看,球队的两名前锋恩巴尔巴和德托马斯状态逐渐好转,分别打进5球和7球。即便武磊伤愈,也难以撼动这两位前锋的位置。
武磊只能坐板凳
笔者查阅了中国玩家的资料,整理出了一份我们的后备力量名单,跟日韩玩家比起来,实在是差强人意。
现在我们伤心、难过也没用,只能想办法迎头赶上,我们能向日本、韩国这些邻居学习点什么吗?
先说日本,1993年职业化之前,日本足球还只是一支二流球队,在和中国队的比赛中足球俱乐部宗旨,毫无优势,甚至还处于劣势。为了让日本足球实现快速发展,时任日本足协主席的川渕三郎克服重重阻碍,终于让日本足球走上了职业化之路。他们根据日本人的特点,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以巴西足球为榜样,发展技术足球。
日本足球教父“川渕三郎”
日职联赛初期,各队也经历了疯狂花钱、大量归化球员的时期,济科、斯托伊科维奇、莱因克尔、莱昂纳多等一大批著名球星登陆日本,卢比奥、拉莫斯、桑杜等是早期归化球员的代表。这些国脚的到来,大大提振了日本社会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俱乐部国内球员认真学习这些球员的技战术理念,梯队球员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提升球技,社会上的孩子也被家长送到足球学校接受正规的足球训练,全社会形成了足球运动的良性循环。
济科
日本足协在联赛发展中不断摸索、不断进步,并意识到只有大力发展青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各俱乐部也对这一足球发展理念达成了共识。各支球队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梯队建设,选拔优秀球员加入一线队,并将部分核心球员送往欧洲俱乐部获取利益。
本田圭佑指导年轻球员训练
此外,日本足协还鼓励职业俱乐部与学校、基层俱乐部、企业俱乐部等开展合作。如此一来,足球不仅可以深入基层,走进足球爱好者的生活,也不会错过任何优秀苗子。自足球职业化以来,日本校园足球一直非常流行,光是高中球队就有4000多支,小学、大学球队更是数不胜数,参与足球运动的孩子多达数百万。
日本学校联盟
各大媒体甚至政府都会大力推广这个校园联赛,让这项运动深入人心。像《足球小将》这样的足球漫画影响了一代人。如此强大的群众基础,让日本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的足球巨星。三浦知良、中田英寿、中村俊辅、香川真司、本田圭佑、久保建英等都在欧联杯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足球小将漫画
再看看我们的另一个邻居韩国,韩国足球很早就职业化了,1983年成立的韩国K联赛是亚洲第一个职业联赛,随着职业联赛的蓬勃发展,韩国逐渐成为亚洲霸主,这自然离不开完善的青训体系和对年轻球员的培养。
韩国的青训更多侧重于校园平台足球俱乐部宗旨,对足球感兴趣的孩子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会接受正规训练,参加包括校园联赛、地区联赛、城市联赛、全国联赛以及各类友谊赛等各类赛事。通过大量的比赛,韩国球员从小就具备了较强的心理素质、个人技术、战术意识和团队精神。这种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四级足球联赛体系,为韩国足球培养了朴智星、车斗里、寄诚庸、孙兴慜等球星。
孙兴慜
此外,韩国职业联赛的运动员几乎全部拥有大学学历,韩国孩子选择足球不会忽视学业,这也让韩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踢足球。这与中国家长只能在足球和学业之间二选一的做法截然不同。文化素质较高的韩国球员更能领会教练的意图,学习技战术理念足球俱乐部宗旨,并坚决贯彻。
韩国青年联盟
不管是韩国还是日本,足球的发展都是以青训为基础的。营造适合足球成长的大环境,让更多的孩子喜欢足球,让更多的家长安心把孩子托付给足球,才是足球崛起之道。俱乐部取得好成绩,国家队参加世界杯,培养出中国的“孙兴慜”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果你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