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在全世界的受欢迎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我也就不用多说了。尤其是男性不仅爱看足球比赛,还喜欢踢足球。那么足球比赛的技术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由学啦小编整理的足球比赛技术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球踢足球技术分析
无球技术主要是指无球状态下的各种跑动、跳跃、移动等无球动作。据统计,一个控球能力强的球员,控球时间大概只有两到三分钟。除了各种情况下死球导致比赛停止的时间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无球状态下进行活动。因此,无球技术是否掌握好,并在整场比赛中合理运用足球如何分析,意义重大。
1. 开始
2、足球比赛中的启动是完成各项技术动作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突然快速启动可以为持球完成各项技术动作赢得时间优势。在紧逼、凶猛抢攻的严密防守中,为了不被对方阻拦而接球,只有突然快速启动才能暂时摆脱对方,冲入空隙接球、处理球。在连续快速的传球中,防守队员只有突然快速启动,才能盯紧对方,拦截或破坏对方控制的球。因此,突然快速启动是超越对方或近距离盯紧对方,抢占有利位置的有效手段。
3、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说,突然快速起跑也能为加速跑提供最大的动力和动能,使运动员能够尽快发挥速度。
4、足球比赛中开球的方式有多种,有站立不动时、慢跑时、起跳落地后、跌倒起身时、转身时、撤退时等。但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身体重心放低,保持身体挺直,快速向前移动。
②步频快、步幅小,后推快速有力。
③手臂和腿部的动作协调,快速地前后摆动。
④ 眼睛要注意观察周围队员的位置变化和球的移动情况。这样有利于开球后动作的衔接。
2. 运行
跑动是人的一项基本活动技能,在足球比赛中,只有掌握正确的跑动技术,合理运用各种跑动方法,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速度已成为现代足球运动的特点之一。而快速跑动又是“足球速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性的足球比赛中,球员随着球的移动和场上的变化,如进攻队员摆脱空当、占据有利位置等,进行高速移动。球员需要快速奔跑进行拦截、抢断、填补对方位置、逼抢和盯防等。因此,跑动已成为足球运动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无球技术之一。
跑步技术中的主要动作是后蹬和前摆。后蹬动作从髋关节的伸展开始,当身体重心投影线离开支撑点时,髋关节、膝关节要迅速用力伸展,最后脚尖蹬离地面。后蹬结束时,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要充分伸展。前摆是支撑腿开始后蹬,摆动腿以膝关节为先导,大腿带动小腿主动向前上方摆动,同侧髋部向前蹬,带动身体向前。大腿、小腿自然折叠,减少摆动幅度,加快前摆速度。当大腿摆动到最高点时,又开始主动下压,小腿借助惯性向前摆动,前脚掌自然主动着地,完成“俯卧”动作。 同时,上身适当前倾,两臂快速有力地前后摆动,配合两腿快速有力地发力,推动身体迅速向前。
在足球比赛中,随着攻防的不断变化,要求球员充分掌握慢跑、冲刺、直线跑、曲线跑、之字形跑、侧身跑、肩跑、倒跑等无球技术。
(l)快速奔跑
快跑是指奔跑的速度。奔跑的速度由步幅和频率决定,在保持一定步幅的情况下,加快频率是提高速度的重要方法。同样,在保持一定频率的情况下,加大步幅也能提高奔跑速度。但足球比赛中,由于情况不同,必须改变奔跑步幅和频率。如在接近对方和球,与对方争抢球时,奔跑步幅要小一些,频率要快一些,重心要低一些,身体前倾的角度要小一些。这样,更容易控制身体平衡,各种需要及时做出的技术动作,而且动作和奔跑方向可以随时调整,所以有更大的灵活性发挥自己的最大速度。特别是在需要争抢、传球、射门等时,更需要加大步幅,加快频率;才能在一瞬间赢得有利时机。
(2)曲线行驶
曲线跑是绕过对方球员,接球、内切、断球以及注视对方球员时使用的跑法。曲线跑时,眼睛注视周围情况和球的发展,身体内倾足球如何分析,内肩低于外肩,内膝稍外展,外膝稍内收,用内脚外侧与外脚内侧用力蹬地。
(3)之字形跑动
突破跑动一般是进攻方球员为了摆脱对手或者突破密集防守所采用的跑动手段。
曲折跑时,眼睛要集中注视前方左右两侧的空隙,突然从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时,上身及头部应向预定方向突然扭动、倾斜,身体重心迅速向本侧移动,同时对侧脚用力蹬地。
(4)侧身跑
侧身跑动是为了观察场上形势,随时准备参与攻防的具体配合而调整位置的一种跑动方法。
侧身跑动时,上身应稍向有球一侧转动,脚尖朝向跑动方向,双眼时刻注视球的发展情况和周围攻防队员的位置和活动,以便及时参与具体配合或采取个人动作。
(5)肩部跑动
肩跑是在争夺位置或球时使用的一种方法,用于限制与你并肩奔跑的对手的奔跑速度。
肩跑是在与对手并排奔跑时,与对手接触的肩部突然前推,上身斜插至对手与自己同侧的胸部,同时同侧手臂几乎停止摆动,以此来限制对手的奔跑速度。
(6)倒退
后退跑动通常是在对方人数处于劣势时,防守对方大部队,减缓对方前进速度,等待争抢球权的机会;或当对方球员对我方球门构成威胁时,为了盯紧对方,限制其移动,而采取的跑动方式。
向后跑时,重心要放低,稍向后移,使身体略有倾斜。步幅要小,步频要快。脚蹬地后要离地,但不要抬得很高。双臂要微张,自然摆动,保持身体平衡。目光要注视球的来向、对方队员的位置和活动、队友回防的情况,以确定下一步的动作。
3. 紧急停车及转弯
比赛过程中,攻防不断变换,球的位置也随时变化,为了摆脱对手或不被对手甩开,球员有时需要在高速奔跑中突然停止,并在突然停止奔跑后立即转身或就地转身改变移动方向。
比赛中,运动员的急停转身动作可分为前方急停、转身急停、前转身和后转身。
(1)前紧急停止装置
急停时,身体重心下降,迅速向后移动,上身微微向前弯曲,一脚向前迈出,脚掌着地,用力向前蹬,使上身向后倾斜,刹车身体不再向前冲,另一条腿微微弯曲后打开,支撑身体平衡,停止奔跑。
(2)突然转弯、停车
急转、急停时,重心下降,上身微微前倾并迅速向转身方向扭动倾斜,转身方向重心移至的同侧腿屈膝外转,脚外侧用力发力,脚尖指向转身方向,对侧腿迅速向前迈出,脚内侧主动发力发力,使整个身体向内倾,身体向前制动,停止跑动。
(3)向前转
转身时双膝微屈,重心移至转身方向同侧脚,上身向转身方向倾斜,扭动身体,同时用对侧脚前脚掌蹬地,身体快速转动,蹬地脚向前迈出一步。
(4)转身
转身时,用转身方向相反侧的脚蹬地,重心后移,当身体开始向后转时,抬起另一脚,向外转动并向后迈出一步,脚尖向后,身体向后转。
4. 假动作
比赛中,为了摆脱对手的逼抢,或从对手手中夺回球,常常采用快速、逼真的身体假动作,使对手作出错误的判断,导致错误的动作或动作,从而达到自己预定的目的。
逼真的假动作会引起对手做出相应的反应。当对手做出相应的反应时,假动作必须突然而迅速地完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快速假动作中能够自由控制身体重心的移动是成功完成假动作的关键因素。
总之,无球技术是足球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练习时必须正确领会动作要领,结合必备的专项身体素质和球技练习,遵循足球运动的特点,才能充分掌握无球技术。
带球踢足球的技术分析
1.踢足球
踢球是运动员用脚的某一部位有目的地将球踢向预定的目的地,因此各种踢球动作总是与有目的的动作联系在一起足球如何分析,形成运用不同脚法踢球的完整技术动作。
踢球是足球运动中最重要、使用最多的一项基本技术。一场比赛中,每队一般传球350~500次左右,两队平均每5~7秒传接一次球。比赛中,踢球主要用于传球和射门,是组织攻防的主要手段。运动员踢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传球、射门和形成战术的效果。因此,运动员踢球技术掌握得好不好,对球队的运动技术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l)踢球动作结构分析
踢球的方法有很多种,动作要点也不尽相同,但每一种踢球方法都由助跑、支撑脚位、踢球腿摆动、脚触地、跟进动作组成。正是这五个环节构成了踢球动作的完整结构。下面我们以脚背前侧踢定位球为例,对踢球的整个过程进行结构分析。
足背踢球,就是用第一、二、三、四跖骨体和跖骨下端,也就是足背的中部,当跖骨屈曲并稍外翻时,形成一个较大的平面,一般称为足背的正面,用此部位击球,称为足背踢球。
①助跑:助跑是指踢球前的准备动作,是整个踢球过程的第一个组成部分。
作用:助跑的主要作用是调整人与球之间的方向和距离,以利于摆动腿更好地发力,增加击球的威力。助跑最后一步应稍大一些,以获得一定的初速度,增加踢球腿的摆动幅度和速度,同时对身体的前冲起到制动作用。
动作过程及要求:一、判断距离。助跑方向要与球的方向一致,呈直线运行。
动作要轻松自然,步幅均匀。整个助跑过程是一个加速过程,特别是最后两步要积极、快速。为增加踢球腿的摆动幅度和速度,助跑最后一步要稍大一些。支撑脚的步幅位置要准确。在踢球前,不仅要获得一定的前冲力,而且为了防止踢球时身体过早向前冲,减少前移步角,最后一步要迈大步,落地时支撑脚要积极落地。
常见错误:初学者无法很好地判断步伐,支撑脚最后一步不准确。加上跑动速度控制不好,容易向前冲得太快而影响腿部的摆动,或者无法加速,都会影响正确的踢球动作。
②支撑脚位置:助跑时最后落地脚的位置,即为踢球时的支撑脚位置。
功能:支撑脚是踢球时对运动员身体重心的稳定支撑。只有身体重心得到稳定支撑,踢球腿有扎实的着力点,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挥杆速度。因此,支撑脚在踢球过程中起着支撑身体重心、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动作过程及要求: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脚应放在与球的前后轴线平行的线上,脚距球约10~15厘米,脚尖朝向球的方向。随着身体前移,支撑脚由脚跟向前脚掌滚动。膝关节微微弯曲,膝关节角度为135°~150°。其作用:一是减轻直腿支撑对膝关节的挤压和冲击,使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股直肌等承受制动作用引起的部分冲击。二是减轻制动。如果直腿支撑必然会引起比较大的反作用力,膝关节的微微弯曲就起着缓冲作用,可以减少支撑时地面的反作用力。起到减轻制动的作用。
常见错误:初学者支撑脚落地不正确,可能会犯以下三个错误:一是支撑脚落地位置过于靠前,导致摆动腿加速不够,小腿开始加速时踢到球的上后方,造成击球点的力线与地面成一定角度,球的出手方向不是向前,而是向前向下。二是支撑脚落地位置过于靠后,小腿的摆动超过身体重心,造成身体重心后移,造成臀部下坐,上身后仰,脚击球在球的下后方;造成球的方向偏高。三是支撑脚离球的一侧太远或太近,即脚与球的距离不足10厘米或超过15厘米,破坏了根据人体结构特点要求的合理位置。 击球点不是球的后中心,而是左侧或右侧。
③踢球腿的摆动:踢球腿的摆动是在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脚向前踏出并蹬地,然后向后摆动,当支撑脚着地时,大腿以髋关节为轴,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动。
功能:踢球腿的摆动是击球力量的主要来源,踢球腿的摆动速度和幅度直接影响击球力量。根据力学原理:力的大小取决于线速度的大小。因此,要增加击球力量,必须加大腿部的摆动速度,特别是小腿的快速前摆。
动作过程及要求:踢球腿的摆动分为自然后摆和加速前摆两个阶段。
自然后摆阶段:随着支撑脚着地,摆动腿以髋关节为轴自然向后摆动,小腿自然向后弯曲,踝关节放松。
加速前摆阶段。当大腿向后摆动,小腿自然向后弯曲时,腰肌、股四头肌、阔筋膜张肌、缝匠肌等肌肉被极度拉伸,开始功能性收缩,使踢球腿由后方以大腿带动小腿向前摆动。大腿带动小腿向前摆动时,除了上述肌肉收缩外,髌骨周围的肌腱和韧带也随之扩张和收缩,使腿部快速摆动。这就是为什么小腿需要爆发性加速,产生最大速度来击球的原因。此阶段是决定台球力量和准确性的关键阶段。
常见错误:一是摆动腿要与支撑脚落地同时进行,初学者有时容易在支撑脚触地后才开始向后摆动,使一个连贯完整的动作完全脱节,破坏了动作的连续协调性。二是大腿向前摆动时,小腿没有爆发性加速,或加速过早,造成直腿踢球的错误动作。三是摆动腿时,要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做垂直摆动,由于支撑脚脚尖与球的方向不一致,导致摆动腿方向不对。
④脚触球:脚触球包括击球瞬间脚的位置、球的位置、踝关节的紧张运动。
功能:触球的脚是决定击球方向和力度准确性的关键,全身的力量和协调(肌肉的放松与紧张)都集中在击球的一瞬间,使球由静止状态迅速飞出。
动作过程及要求:一、小腿加速前挥时,拇长肌收紧踝部使脚背伸直,用脚背前部击球后中部。击球的力量是通过球的中心轴,直线向前(踢弧线球除外)。二、根据力学物体弹性碰撞原理,产生的力量的大小与碰撞时间成反比,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差成正比。因此,要使击球有力、准确,必须缩短腿与球的接触时间,即加快腿的摆动速度,加强脚背的硬度,也就是常用的“快速摆动腿,伸直脚背”。三、击球时,身体的髋关节必须垂直于球的上方。 此时是脚触球最理想的时机,因为如果髋关节不在垂直线上方,而是在垂直线前方,那么小腿就无法足够快速地向前摆动。如果髋关节落在球的垂直线后方上方,大腿的前摆已经完成,小腿已经开始向上摆动,导致击球偏高。
常见错误:一、击球瞬间踝关节必须绷紧,因为绷紧踝关节可以控制球的走向,还可以增加脚背的硬度,增加击球的威力,如果踝关节不绷紧,击球就会发力无力。二、击球时,支撑脚前倾或后倾,造成髋关节不在球的垂直上方,使脚不能击到球的后中部,而是击到后上部或下部,影响击球的效果。三、击球点偏左或偏右(踢弧线球除外),造成发力方向偏左或偏右,不能向正确的方向移动。击球点在球的左后侧,力量通过球的中心向左前方。击球点在球的左后侧,力量通过球的中心向右前方。 ⑤踢球后后续动作:踢球后后续动作是指踢球脚触球时,踢球腿继续向前摆动并以同样的摆动速度发髋的动作。
功能:缓解踢球腿快速前摆造成的前倾惯性,以保持身体平衡,同时增大击球的威力,衔接下一步动作。
动作过程及要求:脚触球后,由于惯性,摆动腿应继续随球向前摆动,身体重心随之前移。踢球腿对侧手臂自然向前摆动,同侧手臂用力向后摆动,保持身体平衡,便于过渡到下一个动作。
常见错误:一是意识不强地停止小腿快速向前摆动,影响球的威力;二是身体没有随着摆动腿向前移动,影响到下一个动作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