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世界杯决赛中,英格兰20世纪最具争议的进球的主要“贡献者”是边裁巴赫拉莫夫。 这位前苏联裁判在苏联解体后成为阿塞拜疆国民。 令人惊讶的是,1966年世界杯结束时,巴赫拉莫夫居然以边裁的身份获得了世界杯的“金哨奖”,开创了世界杯历史上的先河。 更令人惊讶的是,制造本世纪争议的巴赫拉莫夫居然在1997年出现在阿塞拜疆的邮票上,阿塞拜疆政府还将国家体育场命名为“巴赫拉莫夫体育场”。
如果说1966年留给人们的只是争议,那么1986年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就是100%的误判。 当值裁判是来自突尼斯的贝纳苏。 1986年世界杯之后,贝纳苏也成为舆论的焦点,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裁判生涯。 国际足联给出的解释是:“裁判当时的视线被英格兰门将希尔顿挡住,不需要承担主要责任。” 因此,贝纳苏此后一直活跃在非洲杯等国际赛事中。 相反,匈牙利边裁多切夫多次表示足球裁判误判惩罚,他当时向裁判示意了马拉多纳的手球,“但当时边裁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助理裁判,无法影响裁判的决定。”
或许史上受罚最严重的裁判是2002年因多次误判“帮助”韩国淘汰意大利的厄瓜多尔裁判莫雷诺。 世界杯结束后,他因参加意大利电视节目而受到严厉处罚。 但意大利电视台花钱请莫雷诺来,只能算是花钱泄愤。
事实上,就国际足联官员而言,几乎从来没有对裁判进行过任何处罚。 去年年底,亨利的手球帮助法国淘汰了爱尔兰。 瑞典裁判汉森对此视而不见,但他仍然出现在南非世界杯上,并担任巴西与智利比赛的第四官员。
正因为如此,虽然罗塞蒂等人做出了严重误判,影响了本届世界杯的进程,但他们未来的执法生涯很可能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对误判深感悲痛的英国媒体表示:“正是因为国际足联一再纵容裁判的错误判断,才造成了如今足坛误判现象频发的现象,既没有高科技手段,也没有必要的惩罚措施。”世界足球的误判让人们看不到结局。
记者 张思宇
其实有办法遏制误判
一次误判可能会改变一场比赛的走向,决定一群球员的命运,但如今的国际足联规则是:即使错了,到最后也只能是一个错误。 但事实上,这些错误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及时纠正的。 它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技术来解决。 英国首相卡梅伦昨天也站出来呼吁尽快引入电子裁判。
【技术】
引进“鹰眼”技术
在当今的体育界,利用高科技帮助裁判做出更好的决策已成为一种趋势。 例如,俗称“鹰眼”的电子眼已广泛应用于网球比赛中。 一方面维护了游戏的公平性足球裁判误判惩罚,同时通过限制使用次数,避免了滥用行为,扰乱了游戏节奏。 在足球比赛中,如果在球门内安装“鹰眼”,或者在足球内安装电子芯片,当发生有争议的进球时,可以轻松帮助裁判准确判断球是否整体越过球门线。 。
【多媒体】
允许视频播放
虽然目前的世界杯场馆都有大屏幕,可以直播比赛并重播一些精彩片段足球裁判误判惩罚,但不允许慢镜头重播有争议的判罚。 国际足联表示这是为了不干扰裁判的决定,但事实上,通过视频播放,可以帮助裁判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通过视频回放来判罚处罚在体育界早已采用。 美国NBA赋予裁判在做出有争议的判罚时观看视频回放的权利,这也让关键时刻的判罚决定更加透明。
【人手】
添加底线裁判
欧洲联赛自去年以来一直在尝试五名裁判员制度。 与传统的三裁判体系相比,新增的两名裁判主要站在底线附近,帮助裁判提高禁区内判罚的准确性。 这也解放了巡线员,并且更窄的监视区域有助于提高准确性。 如果昨天无敌舰队和默克尔的比赛中有这样一位底线裁判的话,边裁可能会完全专注于越位问题,至少不会那么“无视”特维斯的位置。
【规则】
建立改判机制
有人建议,足球应该参考其他运动项目,改变错误决定无法改变的长效机制。 例如,手球、进球等关键判罚发生后,可以允许对方当场上诉。 如果担心申诉会影响比赛的连续性,也可以按照NF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规则来解决问题。 一场比赛中,每支球队只有一次上诉处罚的机会。 如果使用,将减少一支球队的替补名额。 记者 于彦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