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声哨响,整场比赛落下帷幕,伴随着谁是欧洲最强球队的悬念。 法国人在两年前崩溃了,停在立陶宛人倒下的位置上。 如今他们终于登上了欧洲杯的铁王座,成为欧洲赛场上的最强强队。
本次赛事之前,帕克立下誓言:如果这次法国队未能夺冠,他仍将参加2015年的欧锦赛。
夺冠后,帕克吐露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他曾经和保罗·加索尔共进午餐,他追了他13年,都是因为这个男人。
本届欧锦赛,托尼帕克场均得到19分,成为得分王,并荣获欧锦赛MVP。 乔金·诺阿和罗尼·图里亚夫错失了登上欧洲之巅的机会——幸运的是,法国队最不可或缺的球员托尼·帕克仍在坚持。
赛后24小时之内,我是否可以带着些许兴奋跳出结论——托尼·帕克可能是欧洲最强的防守者,也是这个星球上最不可思议的突破球员?
是的,托尼·帕克和法国,他们是:欧洲最好的。
也许法国队是最没有欧洲篮球风格的球队。 无论是球员特点,还是战术体系,人们心目中的欧洲篮球都没有固有的概念。 受地缘文化和移民政策影响,非裔法国人越来越多。 他们来自塞内加尔、利比亚、摩洛哥——数据曾显示法国黑人的出生率已经超过白人。 目前,法国队的球员大部分都是黑人血统,像南多·德科洛这样的白人球员很少。
球员构成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体现在球场上,法国球员具备速度、冲击力和敏捷性。 球场另一端的立陶宛队代表着纯正的欧洲篮球血统,高大、强壮、勤奋。 法国队就像是欧洲大陆播下的世界篮球种子,而立陶宛则代表着欧洲传统篮球最后的尊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希腊、俄罗斯。
在决赛之前,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半决赛和四强之前,帕克是法国队的最后一线希望。 他在对阵斯洛文尼亚的比赛中得到27分,在对阵西班牙的比赛中得到32分。 考虑到一支球队的头号得分手场均只有十几分,这个数字几乎可以称为欧洲纪录。 战争神话。
如果仅仅依靠第一印象,我们很容易产生“法国队是帕克一人之队”的错觉。 这支球队似乎秉承了NBA强调巨星个人能力的信条,以一人之力击败对手。 整个团队。 事实上,这支球队可能更接近拉里·布朗时代的费城76人队。 在进攻端,他们利用全队为帕克创造进攻空间,而在防守端,他们则依靠全队的合力站稳脚跟。 欧洲防御。
帕克拉了拉球衣,巴图姆和德科洛开始从底线往回跑; 帕克伸手喊话,鲍里斯·迪奥和亚历克西斯·阿金卡了解情况,布置了挡拆。 帕克就像十多年前那个满头皱纹的顽固男孩,不断挑战对面禁区的大山。
欧洲比赛的球场远没有NBA那么宽,防守球员都被规划在三分线附近更小的区域内。 对于突破型球员来说,更少的突破机会加上更高的内线防守球员将成为死刑。 小组赛被舆论惊叹为“欧洲玫瑰”的塞尔维亚人内马尼亚·内多维奇,在马克·加索尔的禁区强势统治力面前痛苦不堪。 全场比赛他只得到了6分,看上去就像一个游魂。 相比之下,在NBA练就了不俗球技的帕克则显得冷静得多。 事实上,2007年之后,帕克的中距离投篮水平已经达到了顶级水平。 在决赛中,他甚至使用了这个技能。 有了这样的熟练度,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帕克切入禁区就像刀切黄油一样流畅。 当马克·加索尔和乔纳斯·瓦兰丘纳斯在禁区严密防守的位置上,帕克选择攻击他们,在身前一步跳投的情况并不罕见。
如果说托尼帕克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他的三分线外投篮命中率不稳定。 阿伦·艾弗森在东部联盟的文斯·卡特和雷·阿伦的血海中奋力拼搏。 三分线外突然增加了一个准星,将原本不美观的三分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西班牙对法国篮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本届欧锦赛,帕克的三分球依然无法成为他的武器库中的常规装备。 当然,帕克已经很好地控制了自己在三分线外投篮的欲望。 这也是他比其他球队的年轻后卫更加成熟的一点。
防守端,法国队严格依靠全队。 说实话,单从内线实力对比来看,法国队连欧锦赛淘汰赛的平均线都达不到:乌克兰有菲尼克斯的强悍汉维亚切斯拉夫·克拉克佐夫,场均贡献两次盖帽,而塞尔维亚则有流畅的防守。和精致的团队。 内纳德·科斯蒂奇坐镇,克罗地亚有安特·托米奇、卢卡·佐里奇和抢眼的欧洲新秀达里奥·萨里奇。 西班牙的马克·加索尔就不用说了,他们决赛的对手立陶宛,纯粹是一支由一群七尺中锋组成的球队。
法国队中,只有阿莱克西斯·阿金察还算足够优秀。 很多时候,他们都要依靠身高只有2.05米的鲍里斯·迪奥来完成内线进攻。 球队的替补中锋约翰·佩特罗随后不得不前往CBA浙江广厦谋生。
但这样一支内线没有绝对实力的球队,居然可以让以内线实力着称的欧洲强队跪倒在地。 它依赖于严格的防御体系。 每当进攻落入阵地时,先摆出2-3联防姿势,将肋骨定位在4、5号位,紧紧收紧外线,防止对方前锋冲入。巴图姆、德科洛、帕克三人分别是都是NBA级别的球员。 不用说,他们给对手施加了防守压力。
另外,法国队的内线虽然在进攻端没有什么建树,但是却练出了强大的肌肉。 每次内线球员持球的时候,阿金扎等人都是一副“来来来,我们来一场摔跤”的激烈态度。 绷紧底板,稳住篮板球,虽然法国队没有明显的身高优势,但法国队在内线对决中总能取得优势。 一旦对手外线冷清,遭遇得分荒——比如塞尔维亚——法国队打开优势的好机会就会到来。
这位身材高大的立陶宛人经常在第二次进攻中碾压对手。 面对法国队时,两队的篮板球对比实际上是42-25,法国队赢了17分。以防守严密着称的乔纳斯在暂停时对队员们猛烈怒吼。 最终,他只能抱着双臂,在场边默默地看着自己的球员仰面倒地,后场篮板一次又一次被法国人抢走。 走。
很难想象德科洛和巴图姆这两名前锋和防守球员居然抢下了6个篮板,与迪奥并列球队篮板榜第二位。 这支球队对篮板球的全面保护可见一斑。 。
当法国队广泛参加欧洲赛事,成为一支有能力争夺冠军的球队时,这套原则在所有法国队中得到延续,成为一贯的公理。 但这个体系如果磨合不完美,很容易陷入帕克孤立持球——球队进攻停滞——以及对帕克依赖加深的循环。 此前的欧锦赛上,法国队过早地启用了多名NBA球员。 淘汰赛被淘汰后,这种打法饱受诟病西班牙对法国篮球,有媒体指责其“没有战术,完全是帕克的球队”。
那是欧洲篮球逆袭NBA的黄金时代,而由NBA球员组成的法国队也成为了多方诟病的反面案例。 不过,随着球队核心变得更加默契,他们在欧洲赛场上的战绩也越来越好。 上届欧洲杯距离欧洲冠军仅一步之遥。 因此,也不难想象帕克为何有足够的底气。 哪怕冒着生命危险,我也要在欧洲赛场上再战。
NBA强调速度、活力和球员的个人技术; 而FIBA更注重战术、韧性和整体协同。 NBA认为FIBA只是一群用战术伪装的不会打篮球的人,而FIBA则嘲笑NBA是一支技术精湛的街头球队。 当FIBA真正站起来,能够挑战洋基队的时候,这种争议就越来越盛行,成为对抗的焦点——不仅在欧洲大陆,在美国也是如此。 也许NBA更强大,但对于铁杆球迷来说,NCAA才是他们的篮球盛宴。
帕克和法国队站在欧洲之巅。 他们以更加美国式的方式击败了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却用一支最不像法国的法国队击败了一支最不像立陶宛的立陶宛队。 这不是帕克个人的胜利。 荣耀授予整个团队:
瓦兰丘纳斯队不得不弯腰在地上争球,球场禁区内频繁出现双方打滚、爬行、摔跤的场面。 这种街头肉搏战,让立陶宛的老武术师不知所措。 法国人用这种奇特的方式打乱了整个立陶宛队的进攻节奏。 帕克则在后场,一丝不苟地控制着整场比赛的进攻节奏。
这真的是美国对世界的胜利吗? 不。
法国队最终赢得了球队历史上的第一个欧洲冠军奖杯。 极其欧洲化的篮球风格还是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麻烦——那些被法国队甩在后面的球队,比如塞尔维亚和立陶宛,都曾在小组赛中击败过法国队。 而这两支球队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在淘汰赛中被紧盯的弱点,恰恰是他们在小组赛中赖以生存的法宝。
例如,塞尔维亚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击败了立陶宛和法国。 这两场比赛,球队的最大功臣无疑是球队的首席内线内纳德·科斯蒂奇。 全场比赛,他分别得到20分9篮板和19分4篮板。 在内多维奇的掩护下,无论是对阵身材高大的立陶宛,还是实力强劲的法国队,科斯蒂奇的技术和篮下策应能力都展现无疑。 这位曾经效力于新泽西篮网队的中锋,同样慷慨。 然而,同样的人在面对马克·加索尔指挥的西班牙内线时却手足无措。
当球队外线缺乏多维奇的手感时,科斯蒂奇希望通过击败马克加索尔来打开局面,为外线创造空间。 不过,科斯蒂奇是一个利用机会的球员,而不是一个主动创造机会的球员。
即使在新泽西的巅峰时期,科斯蒂奇也总是被贴上“白软”的标签。 他在对阵加索尔的单打中数次失败,但痛苦还没有结束:本场比赛,以科斯蒂奇为首的塞尔维亚内线在西班牙禁区内一次又一次尝试,一次又一次失败,无论是马克还是他。 加索尔,或者说哈维尔雷,面对所有参加轮换的西班牙内线,他们就像是错拿了托香软金散,根本打不过他们。 外线一直找不到手感,内线也无法打开突破口。 一场30分的血战在所难免。
立陶宛的情况则不同。 团队人才济济。 瓦兰丘纳兹是一位获得过各级世青赛MVP的超级巨星。 年轻时他就以快速的防守和广泛的防守范围而闻名。 去年,他才从国青队提拔上来。 一名随国家队参观学习的小学生,但今年他的身体变得充满了肌肉,他已经成为立陶宛的官方中锋。
这支球队的身高简直令人发指: ć,2.12米; 科西托弗·拉夫里诺维奇,2.11 米; Yav ,2.11米; 乔纳斯·瓦兰丘纳斯,2.11米……在众多高个子中,休斯顿火箭队的多纳塔斯·莫泰尤纳斯,身高2.13米,甚至无法挤进主力位置。
至少在决赛之前,尤努斯从来不用担心内线问题——由于禁区内人才辈出西班牙对法国篮球,立陶宛队的内线表现一路走来非常稳定。 虽然优秀的表现并不总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但这群巨头凭借着他无可比拟的身高优势,总能给我们一份满意的答卷。
至少在总决赛之前是这样:立陶宛队的X因素实际上是控球后卫。 身高1.95米的曼塔斯·卡内蒂斯延续了立陶宛人高大有力的形象,但除了他之外,立陶宛并没有值得信赖的替补控卫。 在“欧洲之王”雅斯克维丘斯退役后,立陶宛的预备队无法延续,卡涅蒂斯每场比赛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小组赛对阵波黑,卡涅蒂斯三分球9中1,球队无奈输球。
可以说,他对这支球队的重要性甚至比入选欧锦赛最佳阵容的里纳斯·克雷扎还要大。
如果说瓦兰丘纳兹是立陶宛的根基,那么卡涅蒂斯就是这支球队的中坚力量。 克雷扎依靠个人能力为球队拿分。
NBA为欧洲顶级球员磨练个人素质创造了更好的环境,而欧洲联赛仍然是世界篮球最重要的造血器官。 欧洲传统强队越来越渴望球员的个人能力能够给球队带来的帮助,而波波维奇等人也在努力争取在FIBA获得更充足的营养。 NBA和FIBA就像双生花,在对抗。 相互融合,推动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
在立陶宛与法国的复赛中,尤努斯将这一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全场比赛立陶宛罚球23次,而法国只罚9球,内线亚历克西斯·阿金卡惨到差点5次犯规。 场地。 瓦兰丘纳兹在与阿金察的较量中拿下13分6篮板,占据各方面榜首。 托尼·帕克本场比赛只得到10分。 最终,立陶宛队以76-62获胜预演决赛。 他们顺利晋级决赛,击败了意大利和克罗地亚——没想到决赛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剧本。
决赛开始了,双方都是你来我往的好时机。 唯一让人有些意外的是,此前已经杀了三方的帕克在开场数次主动进攻都未能取得成果后,开始退居幕后,开启“导演模式”进行策应。整个球队的进攻。
这或许和他的状态有关。 赛后接受采访时,帕克表示:“我有点累,这种感觉在半决赛和四分之一决赛中尤其强烈。赛前,教练告诉我要相信我的队友:如果你必须得10分的话,就能赢球”球队进入决赛,那么我们就应该这样踢球。”
帕克的信任得到了回报。 本场比赛虽然只得到12分,但此前表现不佳的尼古拉斯·巴图姆却得到17分6篮板,成为胜利的第一功臣。 此外,迪奥15分6篮板,阿金卡4分10篮板。 立陶宛不得不依靠外部来养活自己。 卡内蒂斯得到19分,克雷扎得到20分。 所有内部线路均失火。
第二节一开始,法国队通过高效进攻和篮板球保护逐渐拉开差距。 幸运女神也更加眷顾法国。 第二节半场哨响前,安东尼·蒂奥特三分线外两步投篮命中,将13分的分差拉大到16分。
如果说13分是可以接受的差距,那么16分就已经把立陶宛队的命运推到了死亡线上。 并且,随着立陶宛第三节的得分窗口不断拉长,这种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强烈。 赛后,法国队主教练文森特·克莱特盛赞帕克:“他这么久以来一直在努力为法国篮球赢得荣誉,最终他做到了。他有资格获得这个荣誉,虽然中间的路程很漫长” 。 不容易。”
这场比赛展现了世界篮球一个日益重要的趋势:FIBA正在与NBA融合,他们在互相学习长处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特色。 无论是人员配置还是战术风格都是如此。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本次比赛的黑马乌克兰。 球队归化美国后卫“小熊”杰特后,球队外线整体控球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此外,球队还有实力强劲的国内内线球员克拉克。 佐夫,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斯洛文尼亚拥有主场优势,德拉季奇兄弟:戈兰·德拉季奇和佐兰·德拉季奇决定了球队的进攻节奏,并将该国的体育荣耀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戈兰在欧洲比赛中的出色表现或许会在NBA延续。 太阳队新任主帅杰夫·霍纳塞克宣布新赛季将主打跑投,而戈兰自然会成为球队的主力控卫,与埃里克·布莱索共享后场球权。
你想到纳什了吗? 也许你不能把德拉季奇和两届常规赛MVP得主联系起来,但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数据。
德拉季奇第七个赛季:场均14.7分、7.6次助攻、3.1个篮板、1.6次抢断、2.8次失误; 纳什第八个赛季:场均14.5分、8.8次助攻、2.7个篮板、0.9次抢断、2.7次失误。
两个人的差距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克罗地亚是欧洲篮坛另一支崛起的力量——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应该是在上届欧洲杯上麦卡莱布的马其顿队翻天覆地之后。 今天的半决赛,只是让这些年轻人才的施展时间又推迟了两年。
效力于篮网队的博扬·博格达诺维奇在本届欧锦赛后成为了欧洲最顶尖的后卫之一。 曾经带领克罗地亚夺得U18冠军的罗科·乌基奇经过NBA和欧洲比赛的磨练,已经日渐成熟。 成熟,安特·托米奇发挥稳定,达里奥·萨里奇也蒸蒸日上。 他极有可能在2014年进入NBA,成为克罗地亚篮球新的代表。
另一方面,NBA的宠儿真的能够完全适应欧洲的比赛环境吗? 也许瑞奇·卢比奥和马辛·戈塔特可以给我们答案。 卢比奥的才华横溢毋庸置疑,但在进攻效率就是核心生产力的欧洲,他的重要性并不如塞尔吉奥·罗德里格斯那么重要。 欧洲真的那么适合传统的健康控制吗? 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FIBA告诉人们内线应该是什么样子,NBA则告诉人们外线的终极形态。
总而言之,欧洲篮球的格局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清晰。 顶级球队的实力也只是在标准之间。 今天我更好,明天你就占上风。 胜负更多取决于现场表现。 希腊、土耳其、俄罗斯等传统强队均在本次比赛中失利,甚至未能进入淘汰赛。 由此,我们不难想象欧洲篮球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篮球与世界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是的,2006年我们击败了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和黑山,2008年与希腊和西班牙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但我们现在在哪里? 你真的能相信FIBA英雄榜上世界排名第11的球员吗?
或许国际篮联的统计数据可以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案。 在FIBA球队排名的球队积分规则中,不同的项目有自己的权重。 比如奥运会和世锦赛(即将更名为世界杯)的权重都是5,它们是FIBA体系中最重要的赛事。 赛事排名积分 乘以加权积分,得到总分。
欧锦赛权重为1标准,美锦赛权重为0.8,亚锦赛权重是多少? 是0.3。
换句话说,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距离是“1”和“0.3”之间的距离。
也许姚明欺骗我们太久了。 中国篮球的实力并没有那么突出。 即使时代变迁,中国队也会被世界远远甩在后面。
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欧洲篮球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焦点赛事。 但是,我们真的从这次事件中学到了什么吗? 还是只知道选什么样的外援,走什么路线,找哪个国家的名帅?
不,那离我们本应该看到的欧洲杯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