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层面的买人,就是「归化」

但到了下一个层面,当职业俱乐部面临“实力”的问题时,相比于国家队,他们的解决办法要简单直接得多,那就是:花钱买人。 这是近十五年来本土豪门俱乐部的崛起,也是欧洲足球寡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和俱乐部一样,国家队也不是买不到球员。 购买国家队级别的球员就是“归化”。

归化当然不是长久之计,但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战斗力甚至表现。 短期内提高绩效的重要作用是缓解舆论压力,为长期建设争取时间。 以战术胜利赢得战略时间,也是归化的合理性。

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趋势_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_篮球发展的趋势更高更快更强

艾克森,入籍球员,代表国足出战

如果不走归化球员之路,另一个提升短期表现的办法就是聘请名帅。 因为到了某些比赛的临场指挥,名帅还是能够力挽狂澜的。 而且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就中国体育的舆论环境而言,外籍教练相对于本土教练始终有一个优势:相对不易受到舆论的影响。 这在比赛期间至关重要。

以前我们对国外名帅有一个误解,认为“如果主教练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球队的水平,那么花大钱就没有意义”。 这是竞争实力和基础实力的典型结合。

即便是在本届世界杯的赛后总结评论中,类似的想法依然屡见于媒体。 比如强调“如果球员的基本功不提高,任何教练都不会有本质的区别”。 按照这种观点的反方向,岂不是会得出“只要选手强,谁都能取得好成绩”的结论?

请问,郎平的指导对中国女排有什么作用? 忽视教练的临场指挥也就忽视了战术对于集体项目的重要价值。 如果不看重战术价值,就只能谈战斗精神。 郎平这样的名帅的价值最终可以用“女排精神”来概括。

精神虽然宝贵、重要,但光靠精神是不能取得胜利的。 我们过分强调拼搏精神,认为这是我们独特的法宝,以至于我们把对手视为一群没有精神、不爱国的菜鸟。 如果用这种民粹主义的指导思想,我们就更无法获胜。

没有基于竞技实力和基础实力的综合思考,即使反思,也很可能误入歧途,最终陷入“不够努力——加强训练——削弱联赛/外援——影响实力”的恶性循环。并不能自拔,这也是事实。 这是中国足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走过的弯路。

总之,行政机关的动员能力和动员机制已经不如社会力量。 体育尤其是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大型集体项目,如果还想依靠以训练营为代表的行政力量来推动,那就与国家核心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与改革方向背道而驰,后果可想而知。

同时,上述想法和做法也不符合国际篮球发展的总体趋势。 本届篮球世界杯还体现了两个关键信息:竞技层面的全球化和以NBA为导向的经济层面。

足球世界杯扩容的主要受益者是“第三世界”中的传统弱势国家和那些人口少、领土小的代表队。 篮球世界杯扩容最先受益的是欧洲国家。 参赛名额增加后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原本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欧洲二三线球队纷纷涌现。 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这支球队是哪里来的?我们比他们之前更强”。

众所周知,这些欧洲国家已经拥有雄厚的体育积累和雄厚的经济基础。 一旦获得参加世界杯的发展机会,他们的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强。 这一以欧洲为核心的“篮球全球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篮球的格局。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思维方式来定位自己的实力了。 观念的转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中国应该向欧洲学习”的论调。 与旧体制结合后,改革的阻力就会加大。 因为这种观点是从结果来推断,从结果中寻找看似合理的理由,而忽略了成功的过程和基础。

欧洲篮球的强大,并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某种风格,然后按照这种风格提炼出一本《孙子兵法》来代代相传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而是因为他们能够与最先进的东西保持一致。在世界上。

什么是先进的东西? 球员在最高水平的联赛中竞争,组织则创建高水平的联赛。 顶尖球员依然以NBA为目标,不会因为身后有家乡联赛的顺利退路而轻易改变。 与此同时,相关组织借鉴NBA的经验,不断强化自己的联赛。 欧洲顶级俱乐部赛事冠军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赛制、促销、电视转播、业务发展等都借鉴了NBA的特点。

只有这样,核心竞争力才能处于领先水平。

更可贵的是,欧洲篮球也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创造一些东西。 例如,欧洲冠军联赛独特的足球联赛、NBA季后赛和NCAA四强赛赛制相结合,充分考虑了欧洲市场的特点。

这也是上文所说的“NBA的经济维度”的真正含义。

我们不应该因为美国队输掉一场比赛就开始对NBA从体育到商业进行过度反思。 美国在国际篮球领域的商业统治地位比其竞技统治地位更难以撼动。 世界杯票房表现不佳就是一个例子。

中国篮球想要找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需要更多地包容先进的东西,而不是得出一个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所谓结论和方向。 看看军工、汽车、手机领域。 哪一个不是经过多年充分研究国际顶尖成果,然后逐步形成自己的发展? 就此而言,体育没有专业化的空间和资本。

过去几年,中国篮协在联赛商业化改革方面取得了最大的成果,而且还在扩大成果。 这充分说明篮协领导层对国际篮球业务发展趋势的清醒认识。 纵观以往的案例,一次重大的失败,最有可能动摇改革的方向。 而正是那些痛苦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半途而废,我们将会赢得更加彻底的失败。

中国篮球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 要做好这件事,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

但要搞砸事情,一两个错误的决定可能就足够了。


上一条:名嘴:菲律宾这真是个正经东道主篮协主席肯定没跟运动员说全靠自己

下一条:关于三人篮球比赛规则,你必须知道的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