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天选之人》中的姚明)
我问你一个暴露年龄的问题:你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姚明的名字?
答案肯定会因人而异。
稍微年轻一些的球迷,或许是在2002年他登陆NBA之后,通过电视转播认识了这个当时还略显瘦弱的东方男孩。
2002年,姚明刚刚登陆NBA。
老球迷,或者是乘近水利的上海球迷,可能在上世纪末就听说过这个名字。 然而,当时被视为振兴上海篮球的希望而培养的姚明,未来在场上场下或许会达到超出当时大多数人预期的高度。
第一次了解姚明是通过东方卫视的热门综艺节目《智力冲浪》。
在问答环节,主持人问道:上海男篮最近崭露头角的“小巨人”姚明有多高? 一位老人不假思索地举起双手,用上海话喊出了答案:“二米二(2.20米)”。 这是他当时的身高。
“小巨人”,第一个能搜索到这个昵称的人恐怕至少有30岁了。
由于身高超过2.20米,年龄才十几岁,这个绰号在姚明刚出道的时候显得极为贴切。 随着“小巨人”的称呼从CBA到NBA,从成年前到20多岁,尽管大家都意识到巨人还是老样子,但到时候他们仍然愿意继续称呼这个巨人。他们都不年轻了,这已经有点不一致了。 昵称。
9月12日,姚明庆祝了自己的38岁生日。
今年夏天,在告别球员生涯七年后,中国篮球运动员在雅加达亚运会上包揽了全部四枚金牌,让中国篮球“领军人物”姚明又圈粉了一波。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中国篮球运动员夺得4枚金牌后与姚明合影
他就任中国篮协主席一年多来,对联赛、对国家队、对整个中国篮球体系做出的大刀阔斧的改革,让人大呼不懂,或者悲观地认为短期内看不到结果。 但在中国篮球“我要这一切”的这个夏天,姚明证明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永恒的真理。
于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姚主席”的形象,不再是西装革履、打着轻装,而是走到哪里都带着他的招牌表情包。
我不禁想起,当董事长、老板、校长等头衔逐渐取代了小巨人、大姚,以及他在球场上赢得的诸多绰号时。 我们熟悉的姚明已经从一个骨瘦如柴的男孩成长为一个粗壮的中年男子。 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人生转变和身份转变后,他的心却从未远离自己最初的执念——篮球。
从“小巨人”到“大姚”: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
“小巨人”可能是姚明第一个被世人熟知的绰号,在他刚出道的时候显得非常贴切。
毕竟,在中锋位置上,理想身高在2.15米左右的人才虽然很难找,但也绝非稀有。 但如果身高降低到2.2米,在姚明之前,我们最熟悉的国手就是穆铁柱了。 事实上,在NBA 70多年的历史中,比姚明高的球员只有三人。
“巨人”指的是他在篮球场上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身高,而“小”原本是形容他的年龄。
据姚明自己回忆,“小巨人”的绰号在他16、17岁的时候就开始了,但直到他进入成年队,入选国家队,夺得CBA总冠军,并以篮球明星身份登陆NBA。 1号签,大家还是继续用。 如此称呼。
姚明曾抱怨道:“我的白发在尖叫。”
2002年,在CBA总决赛击败八一队后,姚明拥抱了恩师李秋平。当时,“小巨人”这个名字已经红遍了中国。
带“小”字的昵称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尤其是当昵称的主人年纪大了、荣誉多了的时候。 年轻的球迷可能不记得,C罗出道时被国内媒体称为“小罗纳尔迪尼奥”; 但随着他成为世界足坛第一球员,他自然应该有一个不依赖别人的绰号。
在与姚明同时代的优秀内线球员中,奥尼尔、小斯等球星因为同(相)姓球星出道早于他们而被我们冠以“小”的称号。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青春的逝去,这些“小”事中的每一件都变得不一致。
但总有一些不受年龄限制的通用昵称。 例如,一个高大的中锋球员被称为“大”总是正确的。
尤其是在世纪之交,中锋人才储备最巅峰的时候,我们总是在谈论大姚、大智、大巴,甚至是曝光度不太高的大吉(季敏商)。 虽然缺乏创意,但也很善良。 这个命名法甚至还被用于 NBA 球星——鲨鱼、梦想、大猩猩……
虽然有些确实受到了他自己的英文昵称的影响篮球在中国的地位,但这也显示了“大”一代成员的广泛性。 从这一点来看,姚明多年来被称为大姚似乎也顺理成章。
随着姚明的身高不断上升(NBA最后登记身高为2.29米),体质和肌肉逐渐横向发展,姚明的“大”不再局限于身高。 就像他的宿敌奥尼尔乐此不疲地给自己起的那些“大”绰号——大仙人掌、大亚里士多德等等,当姚明成为顶级中锋的时候,我们又提到了“大姚”这个名字。在NBA。 人们似乎对他的远见、领导力、场上统治力和场外影响力有了更多的尊重。
就在姚明登陆NBA的前一年夏天篮球在中国的地位,在深圳举行的大运会上,中国男篮半决赛以1分之差险胜美国队后,美国队的球员们在评论姚明的致命拦网时,最后一刻。 称他为“大猩猩”。
2001年,北京大运会期间,姚明被美国队称为“大猩猩”
这个随意的昵称更多的是基于对这个庞然大物的感官印象。 毕竟当时整个美国篮球圈对姚明并不熟悉。 当年夏天,当他成为NBA选秀状元,却被一些球员不屑,叫嚣着要在他身上扣篮时,姚明在美国与中国队的热身赛中,用两双为自己辩护。 当时,美国队将领的反馈是,姚明“比想象中的还要好”。
在姚明在短暂的NBA生涯中一次又一次证明自己,真正成为影响力超越篮球的国际巨星的过程中,不难发现“Big Yao”等英文版绰号也开始流行起来。占上风。 当然,这并不排除中国粉丝在中国或美国的“语言输出”贡献。
但在艰辛与辉煌并存的球员生涯中,姚明确实依靠自己的个人努力,将“大”的诠释从大变成了伟大。
2011年夏天,当姚明在31岁生日前两个月宣布结束球员生涯时,美联社报道了“伟大的姚明”的标题——你把“伟大”这个词理解为“大”、“巨人” ”,“伟人”们似乎都表达了那样的崇敬之情。
从“移动长城”到“明朝”:真正发展自己的王朝
中国球迷曾经为“移动的长城”感到自豪。 事实上,除了最小的姚明之外,其他两人的运动生涯都很短暂。
巴特尔和王治郅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举行了自己的退役仪式。 虽然两人都在职业生涯的暮年逐渐退出了中央舞台,但直到那一刻,“三大中锋”的时代才真正结束。
分别比姚明年长3岁和5岁的王治郅和巴特尔都曾代表中国队参加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男篮比赛的四分之一决赛,并很早就成为了联赛中的佼佼者。
姚明的异军突起,“集结”了我们多年来津津乐道的“三大中锋”。 尤其是2001年王治郅登陆NBA之前,三人都在俱乐部篮球在中国的地位,各有师长,堪称大牌外援泛滥之前的CBA最好的岁月。
当他们联手为国而战时,他们三人就是令人畏惧的“移动长城”(虽然同时上场的机会不多); 但回到CBA赛场,姚明在大三时期打拼多年,才登陆NBA。 当赛季,他赢得了个人唯一的CBA冠军。
早年的他在媒体面前天真诚实,在三个人的比较问题上还没有学会“打太极拳”。 姚明曾坦言,他很羡慕巴特尔在东方人中少有的肌肉和力量。 当谈到谁比王治郅更强时,他青涩地笑道:“三秒区你可以打败他,但在外面就很难说了。”
“移动长城”和“三大中心”是他们三个人共同的绰号。
其中,第一个登陆NBA的是王治郅,第一个在NBA首发、第一个获得总冠军戒指的是巴特尔。 当然,姚明也用自己的表现赢得了许多“第一”。 他还有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姚明之年》,甚至还有一个更霸气的绰号“明朝”(明)。
虽然这个绰号诞生的契机更像是西方人对中国历史上真实的明朝所做的文字游戏,但姚明确实成为了“三大中锋”之一,甚至对于几代中国篮球来说几十年。 在运动员中,真正开创了自己时代的人。
随着王治郅随后几年因众所周知的原因退出中国篮坛,巴特尔结束短暂的NBA生涯回到国内赛场,你会发现姚明已经成长为篮球场上的统治级中锋。大洋彼岸,所以他受到的关注中似乎很少提到“移动长城”和“三大中心”,因为他一个人就代表了一种风格和现象。
虽然“明朝”还只是一个雏形,但至少姚明的哥哥弗朗西斯在NBA生涯的最初几年就很爱叫他“明朝”,甚至还打算让自己的服装公司推出这个系列的服装。
当我回到国家队时,也是同样的情况。 从2002年世锦赛入选最佳阵容,到2008年奥运会带领中国队主场卫冕八强,再到2001年、2003年、2005年亚锦赛三连冠。每年夏天的国家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姚明的运动生涯,但不可否认的是,本世纪前10年中国男篮的黄金时代是姚明用汗水和痛苦打造的。
2006年日本世锦赛,王仕鹏为斯洛文尼亚队打进成为其职业生涯标志的压哨绝杀后,时任主帅乔纳斯在更衣室里对姚明说:“姚明,我知道姚明,我知道今天对你来说很难了。” (姚,我知道你今天很难受。)
这似乎也是姚明职业生涯的写照。 他所创建的王朝,无论有多么沉重,都是他扛在肩上的。
从绰号到正式头衔:真理不变,专业精神也不变
2011年秋天我开始工作的时候,姚明已经卸下了球员的角色。
作为一名篮球记者,我无法体会到他在球场上的辉煌、激情、悲壮或无奈。 相反,我只能采访那个穿着考究、谈吐得体、严肃、体重一天天增加的男人。 姚老板,姚校长,现在的姚董事长。
当然,由于身份和地位的变化,那些原本流行的绰号慢慢被不同的官方头衔所取代。 也有人觉得,坐在那些座位上,姚明只能说“普通话”。 其实不然,他还是可以很真实的。
2013年中国赛期间,当姚明与NBA联合创办的“NBA姚明学校”启动时,我有机会第一次与姚校长进行一对一的采访。 沉默地听了我两三分钟的絮叨,姚明不好意思地指着旁边说:“你为什么不坐我右边呢?我左耳听力不好。” 我的左耳听力也不太好。 我找到了当病人的感觉。
2014年,姚明在NBA姚明学校完成冰桶挑战
我大概得看当时的报纸才能想起五年前我们谈过的一些学校使命和教育理念。 我只记得采访结束时,我跟姚明开了个玩笑。
姚明已经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了,而我是上海交通大学以外的另一所大学毕业的,所以我开玩笑说两所学校在体育方面的差距拉大了。 姚明笑着问我。 你真的认为如果他去了交大,交大的篮球会进步很快吗? 再说了,他也不会玩……
今年夏天,交大毕业生成为姚明除了中国篮球亚运四枚金牌之外的另一重收获。 他发出的那句“未来是你的”已经成为NBA的经典笑话,詹姆斯也确实收获了总决赛的又一次0-4横扫。
从上海东方鲨鱼队的老板,到姚基金的慈善家,再到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体育界政协委员,再到从上海跑到北京的决定,作为主席,我身边还在篮球媒体圈的前辈和朋友,用比我详细一百倍的笔墨或镜头记录了姚明的多重身份。
私下里,他甚至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篮球圈内有困难、急需帮助的人。 他的事迹有的人尽皆知,有的只能在圈内低调传播。 但无论他如何转型、改变角色,他职业生涯的主线始终不变,或许我们从来没有想到他会改变——篮球。
关于姚主席成功改造中国篮球的事,亚运会期间已有很多深入分析的文章,这里不再赘述。 但至少,姚明再次让人们相信了他有记忆以来对篮球的执着和坚持,这也是中国篮球本身的幸事。
虽然中国篮球要在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亚洲赛事以及新加入的亚洲赛事中称霸,或者要回到姚明时代在世界篮坛的地位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姚明面临的大考验绝不仅限于比赛。结果。
更何况,明年的男篮世界杯转眼就要到了,在姚明的亲自督导下,这将是首个在中国举办的国际顶级篮球赛事。 这一历史性赛事将于2019年9月在中国八个城市举行。国际篮联的合作伙伴腾讯体育也将为赛事提供全面的直播和报道。
现在,虽然距离这项世界级的篮球盛事还有一年的时间,但姚明已经开始不遗余力地备战了。 作为中国篮球的掌门人,姚明的篮球推广人身份很容易让赛事盈利。 而姚明对本次赛事的最终目标和期待也将比之前更深:
赛场层面,中国队能否借助东道主的优势实现战绩突破? 在赛事层面,篮球世界杯能否利用中国广阔的篮球市场,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这些都是姚明正在思考和逐步解决的问题。
此时此刻,38岁的姚明已经经历了从小巨人到姚主席的人生转变,并收藏了著名的“七龙珠”。 于是,篮球世界杯更具挑战性的舞台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召唤(无论是球场上还是市场层面)中国篮球巨龙的崛起,将是他的又一神奇表现。
38岁生日那天,亚运会的硝烟刚刚散去。 姚明收到的是亚运会四枚金牌的“礼物”。 祝姚主席生日快乐。 但同时,我们也不禁期待姚明39岁生日时会收到什么样的生日礼物?
恰巧姚明的生日恰逢篮球世界杯期间。
送祝福赢Q币:
大姚38岁了~
你想送他什么样的祝福呢?
大姚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时刻是什么?
关注本公众号并在本次推送下留言
明天中午12点结束
第11、13、15赞的好友将获得100Q币
快来参加吧~
附上昨天超级企鹅送门票活动的抽奖结果:
由于时间有限,请获奖者尽快将姓名、电话、地址发送至腾讯NBA公众号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