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集锦】尼日利亚65-77突尼斯:替补球员砍下44分 突尼斯夺得非洲杯冠军
加载中...
撰稿人:余瑞银
几天前,森林狼与开拓者之间的一场普通的NBA常规赛,在与美国有6个小时时差的尼日利亚,或许意义犹如一场“国家德比”。
一边是征战NBA第九个赛季的阿米努(出生于美国,尼日利亚和美国双重国籍),另一边则是本赛季表现亮眼的新秀奥科吉(出生于尼日利亚,尼日利亚和美国双重国籍)——尽管本场比赛他只打了1分钟。但不管怎样,作为FIBA男篮排名最高的非洲国家,尼日利亚终于迎来了另一位本土出生的NBA潜力新星,等待的滋味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喀麦隆球迷本赛季比尼日利亚篮球迷还要激动。恩比德的统治级表现已经成为常规操作,而出身于该国最大城市杜阿拉的猛龙球员西亚卡姆居然首次获得周最佳球员奖,这已经不言而喻了。这位年轻人显然没有准备,问道:“周最佳球员奖还有奖金吗?”
阿米努、奥科吉、恩比德和西亚卡姆(从左到右)是NBA新一代非洲之光
目前,喀麦隆是拥有NBA现役球员最多的非洲国家,而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刚果民主共和国、突尼斯等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篮球领军人物,他们在代表世界篮球最高水平的舞台上寻找机会。
从奥拉朱旺、穆托姆博这些非洲第一代的骄傲,到如今非洲篮球人才追随前辈、遍地开花的景象,我们经常用到的电影片名——《走出非洲》从来都不是一个单向的探索过程。除了非洲本土篮球人才的努力,NBA也在通过与国际篮联、非洲各国政府等相关组织的合作,在开拓非洲这片“处女地”的同时,不断接触新兴潜力球星。
比到达非洲更重要的是发现非洲
盛大的NBA非洲赛今年夏天已经第三次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一如既往地得到了NBA球星和教练们的热烈响应。其中,现任猛龙队总裁乌吉里是重要的带头人,作为来自尼日利亚的优秀篮球管理人才,他更了解非洲,也关心非洲。
对于非洲年轻人对于篮球的认知,乌吉里曾表示:“可惜的是,当奥拉朱旺、穆托姆博、波尔等非洲巨人涌现的时候,我们还没有互联网,也没有卫星电视尼日利亚 喀麦隆 篮球,所以很多非洲孩子只听说过他们的名字,却不知道他们取得的成就如此伟大。”
猛龙总经理乌吉里(中)的另一个身份:非洲球员在NBA的带路人
这体现了非洲大陆对于篮球运动的第一大诉求——准入。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非洲的基础设施逐渐得到保障,乌吉里回忆的那个封闭时代当然已经一去不复返。目前,一家中国公司正在与NBA TV合作,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提供电视信号,因此恩比德等人在NBA的风格对他们来说并非遥不可及。
当然,以NBA为代表的世界篮球强国也在积极向非洲挺进。非洲运动会迄今已举办三届,NBA与国际篮联联合举办的“篮球无疆界”活动早在2003年就已进入非洲。考虑到基础设施水平、安全等问题,上述活动基本安排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但广大非洲的年轻人如果有条件,也渴望参加。今年非洲运动会期间,斯波尔斯特拉、金特里等NBA主教练都表示,自己见到了来自纳米比亚、索马里、肯尼亚等非传统非洲篮球强国的潜力新人,但也遗憾地表示“训练营结束后,他们就要离开南非,回到自己的国家了”。
这也揭示了一些残酷的事实。首先,对非洲篮球的支持需要长期的关注和投入,绝非一年一次的狂欢式的狂欢就能解决。事实上,上文提到的乌吉里本人就创办了一个名为“非洲巨人”的项目,长期致力于发掘非洲本土人才。其次,梦想可以属于每个人,但实现梦想的机会可能只属于少数有天赋的人。
“像邓、伊巴卡、巴莫特这样的人也想成为巨头(像他们的前辈一样),但他们显然无法独自做到这一点”,乌杰里也客观地表示。
确实,篮球无疆界进入非洲的15年里,通过训练营打出名堂,获得美国篮球名校的奖学金,进而进入NBA的非洲年轻人寥寥无几。除了上述喀麦隆球星,现效力于森林狼的迪翁还曾获得2009年训练营MVP,转学至西弗吉尼亚州亨廷顿高中,实现了自己的篮球梦想。但像迪翁这样幸运的人少之又少,能最终名声大噪的就更少了。
关注“少数幸运儿”以外的机会
其实,在奥拉朱旺、穆托姆博时代之后,邓、伊巴卡、巴莫特时代之前,非洲篮球还有另一个里程碑时刻。1998年NBA选秀大会上,出生于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的奥拉沃坎迪成为第二位出生在非洲的状元秀。不过,这位奥拉朱旺的同胞未来的发展,却远远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
奥洛沃坎迪
但与数以亿计极度贫困的非洲孩子相比,奥拉沃坎迪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是外交官,年少时随家人移居英国,在伦敦接受基础教育,后前往美国实现篮球梦想。罗尔·邓的父亲也曾是苏丹议会议员尼日利亚 喀麦隆 篮球,后来随家人移居英国寻求政治避难。但这样的“少数幸运儿”终究是偶发事件,像巴穆特这样的非洲王子能有几个呢?
非洲篮球的更多希望或许隐藏在那些没有被聚光灯照到的地方。不仅非洲篮球传奇人物对这一点达成了共识,就连非洲政界人士也积极发声。卢旺达总统卡加梅说:“NBA已经有了大批非洲球员,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人实现这个梦想。但篮球绝不是一切,他们需要更多的机会,包括教育和其他东西。”
其实这也是NBA教练们在非洲运动会、“篮球无疆界”等一系列活动中感受到的。非洲各国整体发展水平差别很大,所以这些孩子参加篮球学习、训练、比赛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也有很大差别。通过短暂的NBA标准训练营,并不一定能把他们的才华和天赋全部展现出来。鹈鹕队主教练金特里表示:“我觉得他们这个阶段没必要来美国训练。”掘金队主教练迈克·马龙的观点是:“我们在这里待的时间越长,能对当地球员和教练产生的影响和帮助就越大。”
阿米努出席 NBA 非洲运动会活动
总而言之,NBA在非洲的人才争夺战并不广泛。毕竟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到选秀,再从选秀到立足NBA,不仅战线相当长,而且每个环节都是淘汰率很高的考验。对于每一支NBA球队来说,时间成本和风险成本都不小。因此,大多数教练的观点是,首先要帮助提高非洲篮球的整体水平,把这个“池子”做大,这样就不愁出现“幸运鲤鱼”。
当然他们也承认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要相信恩比德的那句名言:“相信过程”。
去欧洲的都入籍了,去美国的也能回国吗?
地理和历史上与非洲更接近的欧洲,在篮球人才的争夺上,显然比NBA要激进得多。其中包括发放护照、球员年满16岁前归化等简单直接的举措,也导致欧洲各国青少年球队的“非洲化”日益加剧。这是他们之间的双向选择,无需指责什么。从球员的角度看,即便最终没能成才,但也摆脱了极度贫困和战乱的现状,对个人而言,并非坏事。
比如邓(英国)、伊巴卡(西班牙)、姆本加(比利时)等老一辈非洲球员,都是因为类似的原因离开祖国,到欧洲寻找机会,如今欧洲国家也不再是被动“加入”,而是积极“吸纳”。
猛龙队球星伊巴卡(第 9 名)离开非洲的途径是先登陆欧洲,然后进入 NBA
不过,鉴于美国篮球人才储备雄厚,他们并不需要大量招募非本国球员,至少在国家队层面不需要。即便是取得本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NBA球员,也依然选择为祖国效力,毕竟梦之队的选拔力度比全明星还要大。当然,为国效力只是“回馈”国家篮球的一个方面尼日利亚 喀麦隆 篮球,也是对国家培养和扶持年轻人才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卢旺达总统卡贾梅如此称赞在NBA打球的大多数非洲球星:“他们来自非洲,抓住了机会。现在他们回头告诉(NBA),那里还有更多的天才有待发掘。”
快船队球员巴莫特是另一位进入NBA的非洲球员
其实,除了凭借个人实力在训练营中脱颖而出,国内老大哥的“引荐与辅导”效应也立竿见影。最成功的例子便是喀麦隆。恩比德和西亚卡姆有一位共同的“导师”,那就是巴莫特。恩比德原本计划去欧洲打排球,而西亚卡姆则立志成为一名天主教神父。如果不是巴莫特在“篮球无疆界”训练营中的发现和支持,或许他们就会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2014年和2016年的NBA选秀大会,两人分别在首轮被选中;而尽管巴莫特是他们之中唯一一位未获周最佳球员的球员,但他对喀麦隆篮球的整体贡献无疑是史无前例的。
可以看到,在NBA和国际篮联每年在非洲举办的系列活动中,无论是出生在非洲的球员,还是出生在美国拥有双重国籍的非洲球员,或是拥有非洲血统的美国球员,都表现出了日益高涨的热情。相比于亲手赢得荣誉,发现和创造同样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像巴莫特,除了是王子之外,还拥有“皇帝的老师”这个美丽的名字,这也是他篮球生涯的一大亮点。
2019年谁将在非洲带来突破?
作为足球和篮球人才的沃土,非洲在这两项运动上取得了天壤之别的表现。当然,非洲足球人才更早、规模更大、获得的荣誉也更令人羡慕,这也助推了非洲国家队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打进世界杯八强,不算是很大的突破,像喀麦隆、尼日利亚这样的国家,年纪轻轻就在世界杯上有过惊艳的表现,1996年和2000年奥运会男足金牌更是非洲篮球无法企及的高度。
相较之下,为NBA输送了数代优秀人才的非洲男篮,在各大洲中却始终是最不引人注目的力量。即便在篮球实力同样有待提升的亚洲,至少中国队凭借两届奥运会撑起了场面,而非洲球队则长期处于难以晋级奥运会和世界杯(世锦赛)的境地。
在今天的世界杯预选赛中,非洲雄鹰队已经锁定32强席位
明年在中国举行的男篮世界杯将扩军至32支球队,非洲将占据5个席位。目前,突尼斯、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塞内加尔已脱颖而出,成为前四名球队,中非和埃及将争夺最后一个席位。除安哥拉外,已晋级的四个国家都有现役NBA球员。梅杰里、阿米努、迪昂等球员有望代表国家出战,在世界杯上寻求“非洲突破”。但遗憾的是,我们将看不到喀麦隆队这样的大牌阵容了。
由于分组和赛制的变化,在同一组四支球队中争取前两名,进入16强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事实上,在2014年改革后的首届世界杯上,塞内加尔队就已经实现了小组出线的目标。但如果我们再往前看,比如1990年喀麦隆男足闯入世界杯八强,以及1996年和2000年喀麦隆和尼日利亚男足分别在奥运会上夺金的成绩,或许对广袤的非洲大陆上怀揣篮球梦想的年轻人更有启发意义。
当然,那些率先在NBA实现梦想的人永远是他们的目标,当他们将目光聚焦在星光熠熠的赛场上时,NBA管理层、球探、教练的触角早已瞄准了他们的每一寸进步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