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察近年来重大篮球赛事举办城市的区位分布,我们发现,在中国,篮球举办地在城市布局上存在明显的“热点区域”。
新华网体育成都8月29日电(郝继荣)首次在中国举办的男篮世界杯即将在北京、广州、南京、上海、武汉、深圳、佛山、东莞8个国内城市开赛。八个城市中,除北京位于北方外,其余城市基本属于南方,具有明显的“南重北”特征。
据新华网体育查询,已经“扎根”中国数十年的NBA中国赛,仅在中国大陆的四个城市举行: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就连一年一度的斯坦科维奇杯也很少在内陆城市举行。
如果用“冷热区”的概念来形容近年来我国篮球举办城市的区域分布,那么东部和南部地区大部分可以称为“热点地区”,而北部和北部地区大部分可以称为“热点地区”。西部地区属于“寒冷地区”。
“选择举办篮球世界杯的城市有哪些考虑因素?” “为什么在内陆城市举办篮球比赛很难?”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大城市的先天优势
纵观本届篮球世界杯的八个城市,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城市都很大。在新京报编制的2019年上半年国内城市GDP排名中,这8个城市均位列前20名。
进入新千年后,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已走在国内城市发展的前列。武汉和南京作为湖北和江苏两个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广东省另外两个协办城市佛山和东莞都是著名的制造业强市。一是全球家电、家具、陶瓷、建材王国,二是著名的“世界工厂”。
体育界人士分析,选择篮球世界杯举办城市的考虑因素有很多,但经济实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有些城市想举办,但缺乏经济实力和市场。在赛事方面,大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以说,城市越大,举办体育赛事的土壤就越肥沃。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经济规模之外,城市基础设施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男篮世界杯作为全球顶级赛事,对场馆的要求自然很高。
据新华网体育查询了解,国内能够达到国际赛事标准的场馆并不多。不过,举办男篮世界杯的八个城市几乎都拥有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场馆。
以佛山为例,本届篮球世界杯佛山赛区主赛场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总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这是一座NBA标准的体育场,可容纳超过15000名球迷。这种场馆的规模是很多城市都难以达到的。
在交通方面,这八个城市也十分便利。除东莞市没有机场外,其他城市都至少拥有一个大型机场。 8个城市均有高铁连接,出行便捷。 “此次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参赛,赛事项目也较多深圳球迷会篮球基地,如何减少这些队伍在比赛期间的出行时间无疑是当务之急。”
国际篮联的希望
相关信息显示,选择这八个城市举办比赛,也寄托了国际篮联对扩大篮球世界杯影响力的希望。
男篮世锦赛更名为男篮世界杯后,国际篮联对此举充满期待。然而2014年西班牙男篮世界杯改弦易辙,反响依然平平。不可否认,篮球世界杯的影响力今非昔比,国际篮联也渴望改变这一现状。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包明晓多次提到,举办大型赛事可以促进城市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者其实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力量”。
主办城市本身的城市影响力以及整个城市对体育赛事的热情也能促进赛事的发展。
2004年世界顶级赛车赛事F1大奖赛落户上海后,F1不仅成为全世界关注上海的一张“镀金名片”,上海还凭借城市的影响力培育了大批该国“F1人口”的数量。今年4月14日,F1再次选择上海作为第1000站的重要节点。
“国内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热情一直很高,每一项落户中国的大型赛事的影响力都基本得到了提升。”相关体育人士表示。
“选择在中国举办比赛,就意味着选择了机遇。”这也是近年来大型体育赛事频频落户中国的原因之一。
此次,FIBA选择了这8座城市,有着自己的“野心”。
企鹅智库2018年发布的《中国篮球产业白皮书》显示深圳球迷会篮球基地,中国篮球核心人口已达1.43亿,普通篮球爱好者数量达4.82亿。这个庞大的群体正是旨在重振篮球世界杯影响力的国际篮联所看重的。
纵观此次入选的八个主办城市,它们都具有极高的城市影响力和篮球文化深圳球迷会篮球基地,这必将成为该城市将赛事热情和能量转化为赛事推广澎湃动力的绝佳机会。
国际篮联选择这八座城市作为中国首届篮球世界杯的起点,无疑是希望借中国篮球的东风点燃这片燎原之火。
破解发展“马太效应”
虽然这八座城市成为本届男篮世界杯的主办城市是理所当然的,但他们也是中国篮球“热区和冷区”的真实写照。但从长远来看,“冷热区”的尖锐分离制约了中国篮球的健康成长。
黑龙江、吉林、山东等省份都是“篮球大省”,为中国男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篮球氛围也相当好。但近年来,这些地方很少举办大型篮球赛事。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原理事长、上海体育学院教授肖焕宇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健康的。
他认为,这些省份一直是中国篮球的人才供给基地。但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大型篮球赛事比南方少。 “体育赛事是要花钱的。”
“长此以往,可能会形成‘马太效应’的恶性循环(注:马太效应
对此,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王家宏表达了一些无奈:“选择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往往是为了增加申办成功的概率。”
王家红直言:有些城市也想举办大型赛事,但雄心勃勃但竞争力不够。在他看来,中国篮球的整体发展势头还是很好的,但在布局方面的考量有所欠缺。 “这样的现象确实应该引导。”
王家洪认为,改变这一问题的现状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就像北极从南向西扩张一样,篮球运动应该以东、南为龙头,逐步扩散,最终实现从东到西、南、北、中的全方位覆盖。”
“政府还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动,加大宣传力度,在举办比赛中做到‘雨露均沾’。”
在肖焕宇看来,经济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因素。 “经济发展了,人们就会去娱乐,体育就会大发展,相应的一些问题自然就会得到解决。”萧寰宇说道。
肖教授的这一结论也得到了证实。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内陆地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正在举办军运会的武汉,还是力争成为“国际赛事名城”的成都,还是刚刚成功举办第二届青年联赛的山西,他们都展现了自己的“超人”将用于大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