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李宁”是一个走进千家万户的运动服饰品牌。李宁的创业故事也成为体育界的传奇。这位前体育明星转身成为大股东和董事长。相信很多人都被他的励志故事所感动。 2009年,李宁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2009年中国4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并被中国版《福布斯》评为“十大最受尊敬人士”之一。中国企业家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体操王子李宁的励志创业故事。欢迎您参考!
李宁106枚金牌时代
1963年,李宁出生于广西柳州的一个教师家庭。 7岁开始练习体育,17岁进入国家队。1981年,18岁的李宁在大运会上夺得男子自由体、鞍马、吊环冠军。从此,他开始开创一个前无古人、前无古人的李宁时代。
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李宁包揽了男子运动7枚金牌中的6枚,创造了世界体育史上的神话。 19岁的李宁被世人誉为“体育王子”;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李宁共获得3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接近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的1/5。他还成为了奥运会的冠军。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 1986年,他在第七届世界杯上获得男子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鞍马冠军……从1970年进入体校学习体育到1988年退役,李宁18年的体育生涯职业生涯中,他在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06枚,其中全国锦标赛92枚,世界锦标赛14枚。国际体联以他的动作命名双杠李宁、鞍马李宁、李宁1、李宁2。 1999年,李宁被评选为20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他的名字与拳击冠军阿里、足球冠军贝利、飞人乔丹同名。等待25位体育巨星登上世纪体育之巅。那是一个辉煌的李宁时代。
1988年之前,李宁意气风发,享受着一切荣耀。他是全国人民心中的明星偶像,有鲜花、掌声、聚光灯、五星级红旗、国歌,当然还有训练的汗水和伤病。然而1988年,李宁的运动生涯被改写。当年的汉城奥运会上,李宁出人意料地在最后一场比赛中失败,从吊环上摔了下来。虽然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走下赛场,但当他回到首都机场时,李宁在夺得金牌后却忍不住心酸,独自走过一条偏僻的通道……
随后,李宁宣布退役。那一年,他26岁。
李经纬教练的伯乐感悟
在李宁的成长生涯中,健力宝集团创始人李经纬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如果说李宁有幸在17岁的时候就得到了国家队主教练张健的认可,将李宁选入国家队,并将李宁送上奥运领奖台,那么张健就是李宁中的贵人。宁的一生,以及在李宁退役后进入商界,而他人生中另一位最重要的教练就是李经纬。李经纬是广东三水市人,出生时是个孤儿。李经纬从小就是一名篮球迷。曾担任广东省三水县体育委员会副主任13年,后担任三水酒厂厂长。
1984年,李经纬看中了一种运动饮料配方,健力宝诞生了。健力宝自1984年研发生产以来,在李经纬的策划和运营下,被指定为国家集训队指定饮料。同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被指定为中国运动员指定饮料。正是因为这样的机会,李宁和李经纬认识了。李经纬喜欢李宁的简单和聪明。李宁很欣赏李经纬的商业眼光和丰富的办企业经验。李二人很快就成了亲密的朋友。
1988年首尔失利后,李宁突然从鲜花和掌声中倒地,舆论从赞扬转为谴责。那时的社会远没有现在开放和宽容。全国人民都对这位世界冠军寄予厚望。中国人很难以宽容的态度接受太子的错误。在重压之下,李宁默默体会到了人性善意的温暖和温暖。这时,李经纬及时给予了理解和鼓励。
汉城奥运会归来当天,在首都机场,李宁避开喧闹的媒体记者,独自走过一条偏僻的通道。这时,唯一过来迎接他的人就是拿着鲜花的李经纬。李宁含着泪水接过李经纬。手中鲜花; 1988年12月16日,李宁在深圳体育场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聚会上,李经纬代表健力宝赠送了他一双纯金手套。二里之间的友谊由此可见一斑。
退役后的李宁一度不知道何去何从。此时,李宁前面的路和很多退役运动员一样,要么当教练,要么当政府官员:广西体委邀请他担任广西体委副主任,海外国家聘请他担任国家队教练,甚至娱乐圈邀请李宁加盟……就在李宁一筹莫展的时候,李经纬再次出现:我觉得你应该把眼光看得更长远,想得更深入,突破摆脱运动员退役要么出国的模式或者成为官员,重新设计一条道路,并使其也成为一种模式!李经纬后来回忆道:当时,李宁想到在深圳创办一所个体学校。我说光有赞助是不行的,要有经济做后盾。这就是稳定、长远的发展思路,所以我向他建议是否要依靠经济发展来发展体育。
李宁出任总经理特别助理。李宁对李经纬的建议仔细考虑了很长时间。当时,全民创业热潮高涨,基于26岁李宁的本性,他希望能够去大社会历练,体验更丰富的生活。毕竟他7岁就进入了体校,17年的青春时光都是在双杠上度过的。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应该学习更多的知识,拥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
李经纬热情邀请李宁加盟健力宝,利用李宁个人的明星力量宣传健力宝,利用健力宝的资金实力生产李宁品牌的运动产品。 1989年,健力宝正处于鼎盛时期。它是唯一可以与可口可乐等国外品牌竞争的国产运动饮料。它也是中国运动员的指定饮料。被誉为中国神水,年销量近50吨。李宁被李经纬的热情好客、健力宝的品牌、中国体育产业的潜力、李经纬当时描绘的愿景深深感动。 1989年4月21日,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举行隆重的聘任仪式。李经纬向李宁郑重递交了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的红色聘书。在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记者面前,在璀璨的聚光灯下,李宁感到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我之所以加入健力宝事业,不仅是为了为我国退役运动员开辟一条道路,也是为了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人民。除了寻找对自己有利的新出路之外,我们还想与中国体育产业先行者健力宝人一起,在更广阔的领域发展潜力无限的中国体育产业。
或许,这种事情在今天看来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它不仅需要眼光,还需要勇气。尤其是对于拥有106块金牌的体育王子来说,带着自己的档案去广东三水这样一个不知名的小镇,需要一些勇气和魄力。尽管当时舆论对太子爷的生意颇有微词,但李宁并没有回头。 1989年5月,李宁加盟健力宝。从此,李宁踏上了一条新的、艰辛的道路。
健力宝的职业生涯
刚到健力宝时,李宁主要负责公关、市场规划、运动服装工厂筹备等工作。凭借天生的直觉和在海外多次比赛中培养出来的远见,李宁提出要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充满运动活力的新健力宝广告,并由他本人出演。这个建议加上当时60万元的天价广告费,得到了李经纬的全力支持。
该广告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今年,健力宝销售额增加了3000万元。勤奋、头脑敏锐、朴实善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这是李经纬当年对李宁的评价,也是他对李宁信任和支持的基础。李宁是运动员,不懂经济。来到健力宝,我把他扔到游泳池里,让他自学。李宁年轻,聪明,性格好,会学游泳。我只是在岸边看着,充当救生员。当我无能为力时篮球明星励志故事,我会伸出援手。然后我松开手,又看了一遍。
几次之后,李宁就会游得比我好,超越我。加入健力宝没几个月,李经纬就鼓励他启动服装厂计划。但钱从哪里来呢?虽然健力宝当时名声大噪,但健力宝最初的广告费用完全靠借钱支撑,甚至还借钱赞助体育记者出国采访。由于没有钱开工厂,李宁和李经纬决定找一些外国制造商组建中外合资企业,外国投资者可以帮助打开海外市场。李宁在李经纬的陪同下出去游说、寻找投资。
由于钛亲王的名人效应,他们很快就与外商签订了三份合作意向书。李宁自己也没想到事情会进展得这么顺利。不久,新加坡康基实业有限公司赴三水进行现场考察,双方签订了合同。中新(新加坡)合资健力宝运动服饰公司成立,主要从事李宁品牌运动服饰的生产和经营,李宁担任总经理。经过紧张施工,不到八个月的时间,三水市一栋5000平方米的厂房竣工。屋顶上,一块巨大的广告牌非常醒目:李宁品牌。仅仅拥有品牌肯定是不够的。如何才能让大家了解并接受这个品牌呢?毕竟,有着17年运动员生涯的李宁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即将在北京举办的第11届亚运会,以及万众期待的亚运会火炬接力活动。然而,亚运火炬接力办公室开出300万美元的高价买断亚运火炬接力,李宁和健力宝都买不起。
这时,李宁的公关技巧和名人效应再次发挥了作用。他调动了与国家体委的旧关系,用爱国情怀感染了工办领导。如果火炬传递的主办权落入外国公司手中,那将是12亿中国人民的耻辱。经过一番谈判,最终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由健力宝主办,成本仅为250万元。
1990年8月,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李宁作为运动员代表,身着雪白的李宁品牌运动服,从藏族姑娘达瓦央宗手中庄严地接受了亚运圣火。 2亿人直接参与了整个亚运会火炬传递过程,25亿中外观众通过新闻媒体了解了健力宝和李宁品牌。从这一刻起,李宁品牌真正崛起。这不仅是公关策划的成功,也是李宁商业才华的完美展示。这是李宁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步。此次赞助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刚刚诞生的李宁公司的实力,激发了李宁的进取精神。
自立企业并与健力宝分离
从一头黑发到两鬓灰白
李宁的商业头脑得到了老板李经纬的钦佩:李宁的商业天赋和他的身体天赋一样出色,而他的首场大胜也让李宁的自信心倍增。于是,1991年,健力宝投资1600万,广东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正式成立,独立负责李宁品牌运动服装和运动鞋的管理。 1992年底,李宁公司在北京、广东设立了3家公司,分别从事运动服、休闲服、运动鞋的生产经营。李宁品牌系列产品自1991年起逐渐获得多项荣誉,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各项重大国际赛事的专用装备。李宁品牌服装和运动鞋系列不仅入选中国明星产品,同时也被评为全国服装行业十大知名品牌之一。名人效应无疑会起到提高品牌知名度的作用。不过,从市场反应来看,并不是所有明星品牌都能像李宁一样成功,即使他们的创始人在体育界也有着巨大的成就。李宁在成立之初就有了健力宝这样的好合作伙伴,这让其在起步之初就具备了成功公司的雏形。这与目前很多依靠个人资源成立的体育公司不同。领电咨询公司董事长袁跃对媒体表示。因此,除了明星效应之外,李宁及李宁公司的成功更多应归功于商业运作。
从家族企业到大众企业
李宁刚进入商业界时,采用OEM方式生产李宁品牌运动鞋。然而由于缺乏经验,第一批鞋子却以失败告终!当时,李宁公司在运动鞋的研发上只投入了50万元,其中20万元用于001系列鞋的生产。得知所有鞋子不合格后,李宁飞回北京,与相关部门召开会议。这是李宁在生产控制上的首战。第一次战斗就失败了。你可以想象李宁的悲伤,但他毅然决然地决定销毁所有这些产品。让我们一切重新开始吧!他握紧拳头对手下说道。那一年,李宁还不到28岁。从此,李宁公司认识到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李宁表示,永远不要让自己或自己的人成为公司发展的障碍。李宁刚创立的时候,李宁和几位退役队友一起工作,还有李宁的兄弟、嫂子、表弟等家庭成员,当时的李宁是一家完全的家族企业。到了1992年,李宁公司开始有意识地招募专业人才加盟。对李宁公司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第二任总经理陈义红,是李宁公司从当时十大著名运动服装制造商中请来的。陈义红于1991年首次加入李宁公司,从生产总监开始,逐步升至总经理职位。
李宁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管理者,他懂得如何利用别人。他信任并授权职业经理人。参与过李宁公司股改的股改专家刘继鹏回忆,每次李宁去洽谈或者洽谈合作,李宁都会带着陈毅鸿,看得出来他对陈毅鸿非常信任。很多。自1998年前往北大学习后,李宁就退出了公司的日常经营,将全部权力交给了总经理陈义红。陈义红和一批专业人才的加盟,创造了李宁公司从1993年到1996年的第一个辉煌,公司营业额每年都以100%的速度增长。当我还是运动员的时候,因为我的水平是全国最高的,当我参加比赛的时候,大家的希望都会寄托在我的身上,依靠我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国家争光,升起国旗,打好比赛。国歌。我的努力决定了大家的愿望能否实现。但对于企业来说,做商人就要靠大家来完成我的愿望。没有一件大事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这一点李宁想得很清楚。
李宁脱离健力宝
如果李宁没有从三水搬到北京,就不会是今天的样子。李宁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在李宁心里,还有一句话不言而喻:如果李宁没有逃出健力宝,就没有今天。从1991年到1994年,李宁不断赞助体育活动,并开始尝试多元化的产品,包括李宁运动服、李宁鞋,甚至李宁皮带、李宁领带等。虽然李宁公司从1993年开始就已经盈利,而每年营业额以近100%的速度增长,李宁心里有一个永恒的结,那就是孩子的身份——李宁公司是一家健力宝的全资子公司,健力宝的控股股东为广东省三水县政府,属国有资产。在李宁的心里,他希望公司朝着现代企业模式发展。这在当时看来并不容易。至少有两个核心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将公司改制为股份制公司,二是将李宁商标与健力宝分离。
1994年初,在《证券报》记者的推荐下,李宁结识了被誉为中国股份制改革第一人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刘继鹏。刘继鹏从1988年就开始从事股份公司咨询工作,从他多年专注企业改制的经验来看,李宁产权不明确的问题对于李宁未来的发展将是致命的。他极力鼓励李宁脱离健力宝。当然,李宁知道,此时的健力宝之于李宁(公司),就像母亲的胎盘之于成熟的婴儿一样,价值使命已经完成。但在李宁的心里,李经纬对他有了重生的善意,就像他重生的父母一样。他怎么可能背叛李经纬?
对于刘继鹏的建议,李宁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如果我离开健力宝,别人会不会说我忘恩负义?刘继鹏多次向李宁解释产权不清的利益,并劝告他:你只是离开健力宝,而不是李经纬。健力宝并不完全等于李经纬。最后,性格直爽的刘继鹏甚至拉开椅子,站起来,对李宁说:如果你不能挽回面子,我就去找李经纬和三水县政府谈谈。 [页]刘继鹏为何执意鼓励李宁与父亲分居?首先,这是由我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经验驱动的。我见过太多的企业因为产权不清而倒闭;而李宁则是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体育王子。无论是他的外表还是他的性格,都是得到中国人民认可的,我也非常愿意帮助他。刘继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正是在刘继鹏的强烈建议下,李宁决定与李经纬和三水市政府摊牌,分头行动。李经纬相当大方,全力支持李宁创业。
1994年底,李宁仅通过股份和品牌的一些变动就成功逃脱。李宁三倍现金偿还了健力宝投资的1600万。刘继鹏表示,这种偿还是在历史成本之上偿还的,并没有可怕的增值。
七年上市历程
1993年至1996年,李宁集团年销售收入增长100%以上。 1996年,创下了6.7亿的历史纪录。
业绩增长如此之快,发展如此令人兴奋,就连性格冷静的李宁也忍不住热情高涨,制定了1998年达到10亿、2000年达到20亿的销售目标。但遗憾的是,成长的喜悦在1997年戛然而止。亚洲金融危机袭来,中国经济萎靡,李宁的产品再也卖不出去。随后几年,李宁的销售收入一直在7亿左右徘徊,市场地位逐年下滑。
1997年,陷入困境的李宁有着强烈的上市冲动,选择了香港作为上市地。
自1998年起,李宁聘请资本运作专家担任独立董事。 1999年,他聘请了各个领域的专业公司协助公司完成整体战略:德国SAP公司、台湾麦达公司、海问咨询公司、日本电通广告公司、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等都是李宁的合伙人公司。此举旨在增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2001年3月,张志勇出任北京李宁公司总经理,也是李宁公司历史上第三位总经理。
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成效。 2001年,公司营业额7.3亿元,净利润4960万元; 2002年、2003年分别为9.6亿元、12.76亿元。随着公司营业额持续上升以及外资进入,公司的上市进程再次被提上日程。经过7个月的筹划,李宁公司终于于2004年6月28日在香港主板正式上市,公开发行2.47亿股,并于7月9日增发3697.6万股新股。其家族资产超过10亿港元。
归零:让我们重新开始
保持归零心态
我当运动员的时候每年都会举办这样的庆功会,几乎每次我都要上台讲话。但当我回到舞台时,我总是告诉自己:成功只代表过去,未来必须从头开始。以前,当我是一名运动员时,我总是告诉自己忘记过去的荣誉,轻装上阵。现在,作为企业主,我向大家提出同样的要求:上市仅代表过去的业绩,但未来还有更大的挑战。对于李宁公司和600名李宁人来说,2004年是值得庆祝的一年。经过15年的努力和7年的等待,公司终于成功上市。然而,在2005年的春节年会上,李宁作为董事长在台上说的无非是上面一段话,听起来毫无激情。
让我们从头开始吧,李宁经常喜欢说这句话。每一枚金牌都是从零开始,从运动员到商人,对于李宁来说,都是从零开始。正是抱着一种从头再来的心态,李宁才能一步步超越自己、超越过去。
只要你愿意学习,一切皆有可能
很多人认为李宁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明星身份,中国的体育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李宁从未遇到过商业上的强大对手,而且他遇到了李宁这样对待他的人一位父亲。经纬和后来的刘继鹏等专家……总之,人们会认为李宁的成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然而,只有李宁自己和他身边的人知道,李宁从一个体育明星到一个成功的商人,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艰辛。从一头黑发到两鬓灰白,原因只有一个:累。
接触过李宁的人都知道,李宁勤奋、诚实。他既没有大明星的架子,也没有大老板的架子。公司的研究工作有时会持续到凌晨两三点。别人可能第二天会多休息一点篮球明星励志故事,但李宁几乎从不睡懒觉。现在公司盈利了,李宁不太注重吃喝。方便面和大排档是李宁出差时经常光顾的食品和就餐场所。他觉得最舒服的就是和公司的几个同事找个安静的地方,喝几瓶啤酒,边喝边聊。人们谈论最多的始终是公司的发展。
李宁非常好学,也非常谦虚。尽管刘继鹏没有再与李宁合作篮球明星励志故事,但他仍然对李宁给予了高度评价。那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他恭敬地称我为老师,并向我询问了一些股权改革的事宜。让我们一起谈谈人生,谈谈理想。当时我就觉得李宁是一个非常有理想的人。李宁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大师或老师的言传身教,从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股份制改革专家刘继鹏,到北京大学光华教授王亚飞等人。
李宁始终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我以前练体能,从一技之长到成为世界冠军。我记得1978年我恢复了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79年我参加了世界体育锦标赛,但当时还没有进入国家队。我们队为了参加比赛,专门去日本集训。 1979年,也就是二十、三十年前,我们派了一个团队去苏联请教练告诉我们什么是体能训练、什么是单杠、什么是训练。 1982年我成为世界冠军并获得了6枚金牌。我相信,只要你愿意学习,一切皆有可能。
我不在乎要爬的山有多高,关键是要有爬的能力。 1998年,35岁的李宁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接下来的四年,李宁和一群比他小10多岁的同学上课、自习、复习考试、食堂吃饭……李宁就和普通同学一样。 。 ,每天背着小书包上课,记笔记、背规定、课堂讨论、期末熬夜复习、考试。
2000年,在北京大学法律系读三年级的李宁报考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班,并于两年后顺利毕业。他是一个真正的学习的人。李宁来这里并不是为了获得学位,而是出于工作需要。他一边吃快餐一边学习,很辛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中心王亚飞老师对李宁的读书精神十分赞赏。他不同于普通的运动员,也不同于普通的世界名人。他很勤奋,很有上进心,对自己的未来有自己的理解。他的同学高广斌说。从合作伙伴到竞争对手,李宁都以谦虚的态度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求教。
2008年8月8日晚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在最激动人心的点火环节,“体操王子”李宁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点亮了北京奥运会与“空中飞人”。当奥运圣火在主圣台点燃的那一刻,全场爆发出阵阵欢呼声,现场气氛达到了最高潮。徐海峰、高敏、李小双、占旭刚、张军、陈忠、孙晋芳一手传球后,“体操王子”李宁的登场掀起了比赛的高潮。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中国北京的国家体育场上,李宁手中拿着点燃的火炬,缓缓升到空中,在国家体育场上空盘旋。他向前迈进,一卷“祥云”缓缓展开,奥运圣火在主火炬塔下点燃,刹那间,烟花与欢呼声汇成了“鸟巢”最强烈的声音。
李宁本着“源于体育,为了体育”的精神,一直积极支持国内外体育事业。据《胡润慈善榜》不完全统计,2008年和2009年,李宁在公益和慈善方面的投入分别达到1.01亿元和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