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作为2017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篮球赛事之一,黄浦区全国经典赛总决赛在卢湾体育中心上演。经过两个多月的地区海选,八支队伍从数百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参加了决赛。
X队在黄浦区全国经典赛总决赛中获得冠军。
记者了解到,这八支球队的成员都是普通篮球爱好者,多为学生、白领、公务员等,其中不少是居住在周边地区的居民。
采访这些业余球员,我们发现他们不仅喜欢参加篮球运动,还渴望成为业余篮球圈的明星。怎样才能被视为业余篮球高手?业余篮球爱好者应该如何制定训练计划?记者现场采访了两位业余篮球老将,听听他们的经历。
老侯,上海普陀区人篮球比赛 业余,打篮球20年
首先,我们来谈谈大多数人对半场大师的看法——传球、切入上篮、后仰跳投、摆蝶式跨步突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凡是能做到其中一两个动作的人,就被认为是业余篮球高手。但仅靠这些肯定是不够的。这种灵光一现层面的“秀操作”是不靠谱的。并不是这种动作不能玩,而是这种行为不能被预料到,不能纳入游戏战术中,以有计划、有程序的方式反复执行。
真正的高手不会刻意跟你“炫耀”或者“炫耀你的上限”。在野场上,这些招式对付防守意识差、水平低的球队几轮还好,但对付强队就绝对不可能败了。
当高手遇到高手时篮球比赛 业余,拼的不是上限,而是下限。没有人关心你能运球多少。他只是一脸茫然地等你犯错,看看篮子能漏多大。
在我眼里,优秀的业余爱好者都具备这些品质。
外线球员:移动频繁,经常采取试探步,将球传给内线,有空位时就落地,投篮不中也不会心烦意乱。
内线:他可以在外线做无球挡拆,他可以稳定底线,他可以具有威慑力,他可以在防守时进行眼神交流。他总是面无表情,不抱怨,与队友多交流,用手势或简短的言语,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出手次数。他关注场上局势,善于“抢位置”。
在我看来,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师。
安迪来自上海宝山区,打篮球已经17年了。
要想脱颖而出,首先必须真正愿意付出更多。想学习还是工作?时间都是自己挤出来的。
培训可以每周计划一次。比如力量训练,可以在健身房里分别训练下肢和上肢,但记得训练完每组肌肉后至少休息一天。每周只训练两次下肢和腿部肌肉就足够了。体能训练也是必要的,最好在室外跑步,因为跑步机确实会给膝盖带来隐患。
周一、周三、周五健身房,周二、周四、周六重点进行篮球技巧训练。技术训练包括投篮训练。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周总进球数要达到1000个。其中,前300个球为篮下左、中、右各100个,接下来的300个球为左、中、右中距离投篮,后300个在三分线内一点,左中右一样,最后100可以在三分线外。投掷。第7天就可以完全休息了。
这样做,你的状态会更加稳定,但这只是硬件。 “软件”的训练同样重要——篮球判断力。
休息的时候,你需要观看篮球比赛视频。我推荐 FIBA 类型的篮球锦标赛或 NCAA 比赛。在观看比赛时,尽量注意五名球员的动作,他们动作的时机和细节。
归根结底,篮球应该以团队战术为主,个人能力为辅篮球比赛 业余,但为大众打球时往往恰恰相反。并肩作战时,战术不成功往往不是战术错误造成的,而是执行不彻底、自身运用灵活性不够造成的。记住,不要以为如果你犯了错误,如果你不得分,大家就会开始指责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