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很多跑步者每次跑步时都戴着护膝和髌骨带。在健身房使用跑步机时佩戴护膝也很常见。
还有健美运动员在做硬拉和深蹲时必须佩戴举重腰部护具,在练习上肢时必须佩戴护肘和护腕。
有些人因为关节本身的不适甚至疼痛而佩戴防护装备来缓解疼痛;其他目的是为了防止受伤。
为什么佩戴防护装备可以减少不适感?在没有受伤的情况下运动时佩戴它们真的可以防止受伤吗?
此条目介绍的是防护装备。
先讲个故事
在东南亚,泰国和缅甸交界处有一个少数民族。他们视长脖子为美。这里的女孩从五岁起就要戴铜戒指,每隔几年就会增加几个铜戒指。 ,直到年满25岁。因为这个习俗,外人称他们为长颈部落。
因为他们从小就戴着铜环,并且有意识地强迫自己的脖子被拉长,所以他们的颈椎在铜环的长期支撑下被拉长,脖子周围的肌肉的功能已经基本丧失。没有铜环的支撑,很容易减肥。发生危及生命的情况。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种习俗可能更像是一种破坏,但在原始的文化背景下,在他们部落的眼中,这是一种美好的习俗,脖子上的铜环通常伴随着他们活到死。
骨连接
你的门把手、钉在墙上的挂钩、车辆车轮等机械结构都是通过硬结构的嵌入、卡扣、卡扣等方式连接起来的。
身体的结构是由骨骼组成的。骨骼之间的连接不同于机械结构。我们的身体没有螺丝、传动轴、齿轮等可以紧紧嵌入、扣合、卡扣在一起的东西。 。
大多数运动关节(肩、肘、髋、膝等)之间的连接不如机械结构连接稳定。
举个例子
如果你吃过前肘(肘部)、后肘(膝盖)、蹄子(脚底)、肋骨(肋骨)、蝎子(脊椎)等各种动物关节食品,想一想,如果你把关节啃干净了,他们身上的肌肉,骨头还连在一起吗?
如果你想不出来,就带着问题再吃一次。
与硬骨相反,肌肉、韧带、关节囊、筋膜等组织统称为软组织。
除头骨、髋骨和牙齿外,几乎所有的骨头都是靠软组织的支撑连接在一起的。没有了软组织的连接和支撑,骨头就会像被嚼干净的动物关节一样一块一块地分离。
我们的关节没有机械结构连接,仅依靠软组织支撑。这好吗?
要么好,要么坏。
不好的是
容易造成关节脱位,如腰部滑倒、扭伤脚踝、扭颈等;
严重错位可导致错位,又称错位;
由于没有坚硬的结构来支撑我们,如果我们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利用肌肉收缩来维持姿势,这让我们很容易感到疲劳。
好处是
运动方向更加灵活,可以做出更加复杂的运动轨迹;
通过伸展、伸展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软组织具有吸收缓冲的能力,可以分担硬骨结构所承受的冲击力,类似于减震器;
有些软组织具有比较好的自我修复和增殖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变得更强。
关节不适的原因
力传导不良
我们的每个关节从上方支撑身体的重量。当上方的重量以与关节结构不一致的方式施加向下的压力时,关节就会偏转或移位。这种偏转和位移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不适的情况。
例如,站姿或坐姿歪斜,会使脊柱的一侧承受更大的压缩力,另一侧承受拉力。如果这种不良的排列持续很长时间,就会导致脊柱侧弯。
相同的原理可以应用于所有移动关节。比如之前提到的腿型问题中,臀部内旋、膝盖过伸等等。
骨错位
根据关节本身的结构篮球护具 区别,运动时应采用复合关节结构的运动轨迹。 (这里的运动是指所有动态行为,而不仅仅是训练)
在力传导不良的前提下,骨骼运动时关节处必然会形成不良的摩擦。
例如,走路时姿势不良,就会导致我们下肢的骨骼偏斜或移位。如果尽管有偏转和位移,关节仍继续移动,关节内部就会产生不良摩擦。当摩擦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不适感。 。
(左:正常,右:倾斜)
再举个例子
例如,在一些擒拿格斗技术中,为了使对手失去活动能力篮球护具 区别,用力量将对手的骨位拉开,造成对手关节剧烈疼痛,从而制服对手。
运动模式不佳
根据关节本身的结构,有擅长运动的关节和不擅长运动的关节。具有多种运动功能、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称为柔性关节,反之称为稳定关节。
试想一下,我们哪些关节容易疼痛?
肩、颈、腰、膝都是稳定的关节。
除非受到外力冲击,否则柔性关节的疼痛相对较少。
然而,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其中一个灵活的关节失去部分活动能力。当灵活的关节不再灵活时,稳定的关节必须改变以分担更多的运动功能。当运动强度大于关节结构的承载能力时,关节就会感到不舒服。
(左:关节名称,右:关节类型)
例如,对于胸椎灵活性不够的人来说,当他弯腰或降低腰部时,腰椎和颈椎必须提供更大的活动范围。然而篮球护具 区别,颈椎和胸椎本身并不适合长时间提供大范围的运动,因此胸椎不灵活会导致颈椎或胸椎周围的肌肉拉伤。
如何保护关节
力传导不良、骨骼位置不正确以及运动模式不良。这三个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关节出现故障。
承受静应力拉力,
或在
动态运动期间出现不良摩擦。
那么保护关节的思路就很明确了:
去除以上三个影响因素。
举几个例子:
1.久坐后腰酸背痛
可能是坐着时身体过度前倾,导致背部疼痛。
解决的办法应该是优化坐姿,坐直,让腰部不再承受不良的力量。
如果你的坐姿没有得到改善,穿紧身胸衣或者加坐垫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跑步过多后膝盖疼痛
(膝关节疼痛有很多种,想了解更多可以看我上次转载的老文章,也是我写的,不过原文给了健康朝九晚五)
为了保证运动量并避免膝盖疼痛,您可以选择佩戴髌骨带或护膝等护具。佩戴护具后,疼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
但你要知道,疼痛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你没有戴护具,而是因为以上三个影响因素。
如果你的髌骨位置不正确,
如果你的下肢力传导不好,
如果你的跑步形式本身有问题,
佩戴髌骨带有什么用?外力矫正骨头只能是暂时的,如果内部位移不解决,外力无法完全抵消不良的内摩擦。
3.练习举重(硬拉、深蹲、推举)时佩戴举重护腰
假设你的肌肉足够强壮,能够进行标准动作,为什么要穿这么硬的东西来阻碍你的锻炼呢?
训练的目的是依靠肌肉对抗阻力的力量来强化肌肉。依靠腰部支撑只会让肌肉发力更小。
假设你的肌肉不够强壮,为什么不稍微降低训练重量呢?
这不仅仅是保护腰部。我们可能会请朋友在运动时帮忙保护它。如果日常训练做一组(连续完成十几次),只能用50公斤,但要增加到60公斤,然后找人帮忙。你背了多少次和自己完成50公斤有什么区别?
还是独立做吧。
4、比如患有颈椎病,没事的时候就戴上颈枕。
为了形象地说明依靠护具可能产生的效果,大家可以回头看一下文章开头的长颈部落的例子。
它可以适用于所有关节,而不仅仅是颈椎。
何时佩戴防护装备
1.当你想尝试更大的训练重量但又不确定时
例如,
我通常以50公斤或60公斤为一组进行硬拉训练,一组十人以上。今天我想试试看我能不能拉150公斤。我认为还有希望,但我不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负重造成受伤的风险,应该佩戴举重腰托。
2.已知有关节损伤,但你必须锻炼
例如,
我已经知道走路太多膝盖会疼,但我最好的朋友约了我明天一起去逛街。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在已有损伤的情况下继续出现不良摩擦,应佩戴护膝或髌骨带。
3.当你即将面临大大超出你日常训练量的事件时
例如,
您经常锻炼,有自己的训练频率,并且您的关节没有受伤,但您报名参加了一项活动(例如马拉松、越野跑,或者运动会、篮球或足球比赛等) 。
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比赛当天佩戴相应的护具,以保证稳定的发挥。
4.身体创伤
破碎、撕裂、拉伤、脱臼……
应该佩戴
总而言之,骨骼是肌肉控制的,姿势是运动方式决定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
所以,
除了以上四类情况外,
其他时候,
不建议佩戴防护装备。
另外,其实护具不仅仅限于护腰、护膝、护肘等,一些运动鞋也应该算是护具。也许我们会在下一期讨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