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区。
以中超联赛为例,我们先看一下股权结构分析:
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
足协持有36%的股份——至于谁控制着足协,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这部分股份能为足协带来多少收入呢?
以2020赛季为例,德勤发布了《中国足协超级联赛——2020赛季商业价值白皮书》,其中提到了疫情期间中超联赛的赞助情况:
中超联赛赞助总额超3亿元,涵盖13个行业。 是中国商业化程度最高的顶级赛事IP之一。
除了PPTV给出的10年110亿的播出合同(虽然2020年只支付了1.5亿元),
理论上足协可以直接拿走4.7亿元的收入(按照目前情况,实际收入应该不少于1.6亿元)
那么足协的收入有多少呢?
2020年总收入4.6亿元,支出4.7亿元。
至于这些钱是怎么花的、花给谁的,我找不到相关信息。
改革第一步,取消足协三分之一收入——
如果你是足协你愿意吗?
既然如此,我们又回到了另一个问题:
管理与办公室分离。
2015年,一份名为《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文件出台足球各种嘿第七集,确立了“管办分开”的原则,即足球管理机构与体育总局分开。
2017年1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足球管理中心”正式撤销,中国足协与总局脱钩,成为具有自治权的独立民间法人。
“管办分开”的初衷是“去行政”足球各种嘿第七集,打破“唯绩效”观:
毕竟体制内的人要“对上级负责”; 我只关心眼前的KPI,不关心离任后的洪水。
但实际上做到了吗?
以下是《足球改革四周年:红利与困惑》中的几个例子:
某中超俱乐部副总经理表示,U23和外援政策每个赛季多次变化,给俱乐部带来混乱和负担。 “政策变化太快,投资者根本不敢投资。”
国家男足集训营招募的球员放弃了联赛,开始了包括军训、集训等训练,但并没有长期练习足球。 这种封闭式训练的效果引起了一些社会质疑。
这种做法真的能摆脱“唯性能”的观点吗?
除了职业联赛之外,中国足球改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改革体育观念。
这与我们的文化属性有很大关系。
经过在知乎上长时间的观察,我非常确信一件事:
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热爱运动。 他们对运动的热爱只取决于一件事:
我可以获得金牌吗?
而在几千年文化的传承下,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视一切为低等,唯有高等教育才是最高价值。
大多数人内心深处:运动是没有用的。 从事体育运动的孩子不好。 他们是演员,挣不了大钱。
与职业联赛较好的欧美相比,体育明星也可以成为城市英雄:
纽卡斯尔球星艾伦·希勒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有多少家长愿意花10-15年的时间培养一个未来不一定能站上顶级联赛舞台的明星球员(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我的钱才勉强拿到)后退)。 如果最终没办法把运动员变成职业,谁来为他错过的人生负责?
没有人敢冒这个风险。
当然,这样的选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在当今的足球体系下,如果我们想要在中国接受系统的足球训练,就必须思考社会福利和就业等现实问题。
接受运动员是否是一种职业,除了文化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能吃饱吗?
但在我国,由于一些奇怪的限薪令,一个行业的顶尖员工只能拿到税前300万元的工资——我们先不担心他的水平是否真的达到300万元。 但我相信,成为一名足球明星所需要的努力与成为一名顶级程序员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侧重点不同)。
2月16日,广州队发布了一份名为《足球俱乐部球员固定人员及薪资标准》的文件,直接将基本工资降至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下。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踢足球呢?
更不用说中国A、B大量玩家根本拿不到工资的问题了。
从事一个职业,不仅要看上限,还要看下限和大环境。
每个人的自利选择都是可以理解的,最终都汇聚成著名的刘建红问题:
如果你是父母,
你会让你的孩子踢足球吗?
如果你是班主任,
您将支持班上的孩子们,
组建一个小团队去踢足球?
如果你是校长,
你们学校有足球队吗?
如果你是市长的话
你知道你所在的城市有多少个足球场吗?
如果你是一名房地产商人,
你只知道如何建造建筑物吗?
但你不知道如何为这个社区留出一个足球场吗?
如果大多数人不改变体育观念,不认识商业体育的价值,对体育从业者抱有天然的偏见,在体育运动中只注重成绩,不懂得如何享受运动本身,那么一切都会如此。所谓改革将成为空中楼阁。
说到高薪,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件事:
并不是所有中国球员的工资都很高,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长期被拖欠工资。 其中,前国足队长蒿俊闵:
中国球员的高薪有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的户籍:
从《关于2021赛季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球员注册及转会有关事宜的通知》来看:
在当今中国8000户户口的大环境下,供需关系决定了一些本土顶级球员的年薪将会提高。
这些本土经济球员的高年薪,大部分是因为2010年恒大进军足坛引发的军备竞赛。
如果我们关注中国足球联赛,就应该知道前恒大时代的中超联赛是什么样的:
2010年,中超俱乐部的最低运营成本约为5000万元,而冠军组的投资则在8000万至1亿元之间。
然而2010赛季,恒大来了。
其每年5亿的投资,直接开启了中超联赛的郁金香时代。
到2016赛季,中超联赛的总运营成本已飙升至110.14亿元。
对于恒大俱乐部本身来说,从2015年底到2020年上半年,恒大俱乐部累计亏损超过75亿元。 其中,2017年至2019年,运营成本从17.67亿元飙升至28.9亿元,收入虽然从5.28亿元上升至9.5亿元,但跟不上费用的增长。 2019年,恒大全年亏损高达19.4亿元。
恒大的支出间接导致了国内球员转会费的飙升。
典型代表就是张呈栋,他以1.5亿元转会费从国安加盟河北队,目前国安已经濒临解散。
如果你问我值不值得,从纯粹竞技层面来说,肯定不值得;
不过,考虑到场外的种种因素,似乎也并非那么不值钱。
不过,现在中超已经难以为继,中国的足球基础设施还没有真正得到金元政策的带动,他们的高薪确实显得有些刺眼。
但问题的核心在于为什么要发展足球这项运动——即对足球理念要有明确的定位。
我一直主张发展足球有三大好处:
内部
外国的
发展足球运动只有一种且唯一的方法
就是认真把足球当作一个产业来对待,老老实实地普及足球,扩大足球产业的范围,而不是想着用足球作为支点来取代其他利益。
在足球行业,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作弊——所以足球往往是最公平的运动之一,也是最不可能急功近利的行业:
只要认真搞联赛,扎扎实实地做好青训足球各种嘿第七集,就一定能取得成绩;
否则,肯定会有报应。
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改变对足球(乃至体育运动)的认识,足球的关注点永远不会是足球本身,我们也无法享受足球的魅力而只关心结果。
中国足球的春天,
它永远不会到来。
上一条:中国足球青训体系建设已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