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搭建多层次体系,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

新华社记者杨帆、王美琪

先后培养出24名世界冠军、35名亚洲冠军、170名全国冠军,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称号、被中国奥委会授予“奥运冠军之城”……记者通过深入走访了解到,近年来,河北保定着力构建多层次选拔、培养、输送体系,实现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为冠军不断培养创造可能。

市级体育运动学校带头

下午,保定市第二重点体校的枪声打破了寂静。这所体校始建于1958年,培养出了庞伟等8位世界冠军、15位亚洲冠军、67位全国冠军。

该校副校长李海燕说:“学校开设射击、足球等10多个运动项目,学员500多人,全部是当地的中小学生。教练经常到学校选拔队员,受冠军的影响,很多孩子都来跟他学。”

记者采访了解到,保定市现有4所直属体育运动学校,开设49个运动项目中国英利足球俱乐部,注册运动员5400人,在全市中小学建有专业训练场地或训练基地119个。多年来,业余体校已成为保定市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龙头。

保定市体育运动学校是一所全日制普通中职学校,有中职学生600余人,业余训练的初中、小学学生200余人。该校党总支书记张春丽说,由于学校开辟了升学渠道,孩子们可以在中职阶段继续学习,近年来招生势头迅猛。

目前,学校有18个夏季运动项目、11个冬季运动项目,有20多个运动队。教练宋建凯说:“我们每两个月就去学校选拔运动员,也会去各区县运动会选拔运动员。要进学校,首先要通过文化考试,然后提高身体素质中国英利足球俱乐部,最后还要进行专项训练。”

“四所业余体校按照‘巩固优势项目、提升潜在优势项目、发展弱势项目’的思路,建设了高水平后备人才队伍,为一些项目的长期高水平发展提供了系统支撑。”保定市体育局二级调研员刘建新说。

新型体校抢占“C位”

为解决青训招生、体育生文化课质量保障等问题,保定市自2020年起开启了新探索——建设新型体育运动学校,依托普通中小学创办新型体育运动学校,实现“一校两块牌子”。挂牌学校需根据自身情况开设体育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聘请的专业教练员参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比赛等工作,并按项目组建年龄段衔接、层次合理、全年训练的运动队。

培养过钱红、郭晶晶、张艺凡三名奥运冠军的保定市乐凯小学,目前已被列为“保定市竞秀区少儿体校”。校长马龙说:“每个年级有四个游泳班,低年级以普及为主,三年级以后选拔学生集中训练,五、六年级则送往专业队、体校、俱乐部。”

除游泳外,乐凯小学还在乒乓球、足球、象棋等多个项目中复制经验,实现体育后备人才的不断输送。

十几年前,吕锦旗刚出任保定市第七中学校长时,这所创办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学校因学生规模、升学率等问题濒临合并。在他的强力推动下,学校把体育发展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成立了多个运动队,并与业余体校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荣誉共享、共同发展。

“目前,该校名为‘保定市竞秀区体育运动学校’中国英利足球俱乐部,开设38个项目,学校橄榄球、体操等运动队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陆金奇介绍,该校已培养出7名世界冠军,越来越多的学生凭借体育特长考上大学。

保定市体育局副局长孟英丽说:“保定市累计新建体育运动学校251所,‘一校两校’政策解决了相关问题,体教融合找到了切入点,并付诸实践。”

社交俱乐部成为重要补充

“手臂伸直,脚尖向前,眼睛平视前方”……在保定市竞秀区一家体操馆内,孩子们在平衡木上小心翼翼地走着,范晔在一旁大声鼓励,纠正他们的动作。

范野从小在保定长大,2003年获得过世界体操锦标赛平衡木冠军。“学体操要提高幸福感,退役后就有了开俱乐部的想法。”2016年,保定范野体操俱乐部成立,目前每年培训学员1000余人,通过与10所学校合作,每年大班培训学员5000余人,有力推动了体操在当地的普及。

孟英丽介绍,保定市现有体育培训机构、俱乐部310个,其​​中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个,中小学542所,对发掘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河北戈阳名门乒乓球俱乐部目前有来自十多个省市的200多名学员在此训练,俱乐部负责人戈阳是世锦赛、世界杯、残奥会冠军,残疾人乒乓球大满贯得主,曾在保定训练。

“作为基层教练,我希望培养孩子们对乒乓球的兴趣,进而帮助他们掌握运动技能,锻炼身体和心智,最终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乒乓球人才。”

保定市体育局党组书记罗明远表示:“通过构建以市级体校为龙头、县(区)级新型体校为主体、社会体育俱乐部为辅助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保定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将继续完善体育工作机制,加大资源要素保障,创造体育强市新成效。”


上一条:中国足协公布 5 张罚单,李建滨等多人被禁赛,赛季提前报销

下一条:曼联战绩不佳创英超最差纪录,滕哈格如何带领球队走出困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