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体育交流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和相关从业者聚焦幼儿园体育话题,特别是探讨幼儿体育高质量发展和少子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分享体育主题幼儿园、行业组织的经验和做法。
幼儿园:抓住优势,让孩子“跑”起来
学前体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幼儿园。在全社会都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幼儿园只有抓住自身优势幼儿园篮球游戏论文,才能发挥体育的最大效应。在北京新合幼儿园,“双班主任制”成为这里的特色和优势。“双班主任就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和一名体育老师幼儿园篮球游戏论文,我们幼儿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双班主任。”幼儿园园长韩晓雪坦言,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大部分老师都是幼教老师,对如何开展学前体育、什么体育项目、体育动作适合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等都不太了解,需要进一步学习。 “体育班主任的设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体育班主任的带动下,我们设计了足球、篮球、冰壶、体能、平衡车、轮滑、独轮车、跳绳、体操、田径、拳击、摔跤等十多个运动项目,满足孩子们各方面的运动需求,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到不同的专业运动课程,充分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培养孩子们的运动能力。”
韩小雪介绍,新合幼儿园是体教集团旗下幼儿园,在创办初期就邀请了各方面专家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课程建设进行指导。“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坚持体教融合、运动为人、均衡发展。幼儿爱动是天性,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让孩子动起来很重要,在运动的同时,认知、情感、社交等各方面也会得到发展。”同时,她认为运动空间会为孩子们的运动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得益于体教集团的支持,我们减少了场地、运动空间不足的后顾之忧。比如在北京,很多幼儿园都缺乏场地,甚至需要在高楼层搭建场地。我们幼儿园不仅拥有相对宽敞的室内外场地,还有方便使用的幼儿体能馆、健身中心、篮球场、足球场等,为幼儿体育课程的开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与新合幼儿园不同,四川成都建磊体育幼儿园的优势在于“专业性”。该幼儿园由成都市儿童业余体校创办,园长罗志敏说:“我们幼儿园建园30年,期间培养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全国冠军、四川省冠军、成都市冠军。幼儿园受益于优质的体育资源。成都市儿童业余体校拥有2座艺术体操馆、2座体操馆、4座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学校领导给予幼儿园很大的支持。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这些场地都可以供幼儿园的小朋友使用。因此,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我们的孩子都可以在馆内开展活动,既方便又能保证充足的锻炼时间。”
作为成都市儿童业余体校旗下幼儿园,建磊体育幼儿园在遵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前提下,需要承担相应的苗子选拔任务。为解决苗子“入园”问题,幼儿园主动寻求合作。“我们不仅与体校合作,还与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体操协会、健美操协会、篮球协会、冰上运动协会、成都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展开合作。我们希望将他们的专业训练运用到幼儿园课程教育中,他们的专业团队和我们幼儿园的科研团队共同完成体适能课程的设计。”罗志敏说。
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让孩子们动起来
在幼儿园之外,行业组织也在幼儿园体育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团队的很多成员之前都是幼儿园体育老师,所以我们主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游戏、活动、课程”,广州华盟星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民勇说,“适合孩子的运动其实有很多,但我们选择专注于开发儿童篮球游戏。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团队经过了很多思考和调研,场地就是考虑因素之一。因为很多幼儿园的运动场地有限,这种情况下,孩子怎么才能得到足够的锻炼?篮球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只要给孩子一平方米幼儿园篮球游戏论文,他们就能玩出各种花样,篮球适合所有孩子和老师参与。”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赖敏勇的团队开始对幼儿园老师进行培训。“我们要求所有老师都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让每个人都懂篮球、每个人都会打篮球,还要懂得如何设计篮球比赛和课程,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运动等等。培训结束后,我们还会帮助幼儿园打造幼儿园篮球文化,帮助孩子们快速融入运动环境。”
飞跃幼儿从2005年开始专注于幼儿体育教育研究。山东飞跃幼儿儿童运动健康研究所所长王娜娜说:“体育教育不只是运动,如何让3至6岁幼儿园体育的教育价值最大化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丰富幼儿园活动内容,把更多适合幼儿园孩子的体育运动带进幼儿园,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据了解,飞跃幼儿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创新设计了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课程体系,其中包含每天1小时480个操作性极强的幼儿园体育游戏,以兴趣为导向,以游戏为抓手,强身健体、塑造品格。研究成果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幼儿园广泛应用。
王娜娜说:“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幼儿情况,也鼓励教师参与,期待在全员推广。为解决幼儿园体育活动趣味性强但缺乏目标性的问题,我们创新‘三体两适应、五位一体’幼儿体育教学目标,创设‘十八个基本动作’和‘八十九个分动作’,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制定适宜、差异化的动作要领和标准。同时,将集体活动与自主游戏相结合、户外与室内相结合、体育活动与多场相结合,让幼儿在运动中真正获得身体、感官、情感的深度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转载自《中国体育报》2月1日06版)
上一条:武夷山实验幼儿园宁冬凤等人的课题幼儿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发与研究
下一条:重温经典台偶,找寻你心中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