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广州市教育局近日通报,该市某中学足球队一名学生存在冒充本人参加比赛等违纪行为。 教育部门对这名学生、他的团队以及教练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在教育领域引起关注。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校园足球的发展,各地纷纷举办校园足球联赛。 联赛的成绩关系到学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 因此,一些学校和学生以功利的态度对待联赛。 于是校园足球联赛目的,一些联赛中出现了少数冒名顶替者,包括要求其他学校的学生冒充自己学校的学生参加比赛以获得更好的成绩以及造假比赛等行为,引起了公众的关注。校园足球功利化。 只有严厉打击联赛中的舞弊行为,让校园足球摆脱功利主义,才能真正发挥联赛在促进校园足球发展、提高校园足球水平、培养学生足球兴趣和足球技能方面的作用。
当然,有些人认为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不能因为一个学生违反规则而惩罚其他学生。 这会挫伤其他学生参加足球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 这不是理解集体项目的本质。 在集体项目中非法使用运动员通常会导致整个团队取消所有类型的竞技活动的资格,并且根据性质的严重程度,取消团队的资格。 如果运动队其他运动员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结果,则应当在运动队教练员违规使用运动员时提出异议。 如有异议校园足球联赛目的,教练员或学校领导不予采纳的,应向组委会报告。 如果忽视或者纵容一些舞弊行为,不仅会影响联赛的健康发展,还会误导校园足球的发展。 有些学校急功近利,把获奖作为发展校园足球的目标,却忘记了发展校园足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体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技能。足球校园足球联赛目的,增强学生的能力。 强身健体,同时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基地。
对于特色校园足球学校建设中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非常关注。 2015年,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诞生。 2016年,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年第二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选过程中,2015年产生的第一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将随机审核,防止学校申请。 资质是假的。 2018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对2015年、2016年认定的国家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的审核,决定取消8所学校的国家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资格,责令2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限期整改。 这展现了建设真正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态度。
由此看来,广州市教育局的处罚是合理的、必要的。 各学校在发展校园足球时一定要慎之又慎,更要明白一件事:发展校园足球的目的是踏踏实实地育人,而不是一味功利地追求结果。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