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支球队,197天,519场比赛,一座城市。即使没有疫情,这样的安排也显得有些牵强。然而,作为县级市,赛事主办城市诸暨终于让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成为可能,让“篮球之乡”的美名更加名副其实。
千座比赛场馆之一,精准后勤保障
本赛季CBA联赛将在诸暨暨阳学院体育馆和海亮教育园区体育馆举行,在国内,一个县级市拥有两座符合CBA比赛要求的场馆并不多见。
其实,诸暨是西施故里,也是“篮球之乡”。2011年,诸暨市以2232块篮球场被上海吉尼斯总部评为“全国篮球场数量最多的县级市”。因此诸暨篮球联赛,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后两者是万里挑一的。
确定举办比赛后,诸暨按照CBA联赛要求对场馆进行改造升级,相关部门将两座比赛场馆、四座训练馆改造列为任务清单,仅用一个月时间,高标就完成了场馆的灯光、空调、地板、多功能厅等设施的改造,为比赛和训练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保障了场馆的平稳运行。
海亮教育园体育馆目前还没有承办过CBA比赛,因此场馆特意铺设了新型比赛地板。场馆经理杨杰介绍说,新铺设的比赛地板具有弹性,在运动员摔倒时能更好地保护运动员,同时地板还具有防滑功能。
后勤保障是赛事成功的关键。为了便于管理,19支队伍被安排在诸暨市的两家酒店。两家酒店都为参赛队伍提供了相对独立的空间,设置了专门的出入口和通道。全程不与个别宾客接触,最大程度降低了选手的健康风险。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备”,至于餐饮,为了迎合玩家不同的饮食习惯,无论是酒店还是餐食都做了改变,以适应玩家的不同口味。为了丰富玩家在闭园期间的生活,酒店还开辟了下午茶区,在走廊摆放了娃娃机、卡拉OK机,提供棋类、围棋等,让玩家身心放松,尽情开心。
方案五次修改完善,消除疫情防控“盲区”
为全力保障赛事顺利进行,诸暨选派防疫专家五次修改完善《2020-2021赛季CBA联赛诸暨赛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020-2021赛季CBA联赛诸暨赛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不断完善操作流程诸暨篮球联赛,明确每个岗位职责。“比如定点医院、医疗车辆、开辟绿色通道等防护措施。当发现球员出现异常症状时,会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到场处置。”对中间来访人员的核酸检测、临时采样等也进行了明确。”诸暨赛区医疗防疫工作组成员周伯清说。
此外,赛区医疗防疫工作组动员相关专家,成立疫情防控和医疗保障领域专门工作组,下设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两个工作组,选派50余名城市卫生机构优秀防疫工作者,在指定比赛(训练)场馆、酒店、交通车辆等提供疫情防控咨询服务。
每天早上6点半,专业消毒人员就会准时到达比赛场地开展消毒工作。“我们选择早上,不仅是为了进行第一次消毒,也是为了给消毒剂留出时间,这样队员们到场馆时就不会闻到消毒剂的味道。”暨阳学院体育中心主任何耀军说。
消毒工作每天早晚两次,每次一小时。“做好场馆疫情防控工作是比赛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始终按照疫情防控和现场管控的要求组织精准防控。”何耀军介绍,每场比赛前后,从训练馆到比赛馆、从楼道到房间、从球员座位到计分台、从摄影摄像区到文字记者座位,都会对空气进行全面的喷洒消毒,“对任何高频接触部位,我们都不会进行擦拭消毒。”
9615次核酸检测,1482名员工带薪沉默
本次联赛,所有参赛球队都将进行“2+1”核酸检测。也就是说诸暨篮球联赛,所有球员出发前必须通过两次核酸检测,只有两次检测结果都合格的球员,才能进入赛区。到达赛区后,球队将第一时间前往酒店进行封存采样,核酸检测结果合格后,才能离开房间参加训练和比赛。
赛区还对媒体记者、播音员实施封闭式抽检,参与联赛服务保障的当地人员将在服务保障前三天进行抽检,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岗。
出现疑似病例该怎么办?“在比赛场馆和球队下榻的酒店都设立了专门的隔离房间,配备了防护服、N95口罩等专业防护物资,还配备了专门的应急人员。”CBA联赛安保总监陆晓伟说。
此外,所有参赛选手必须乘坐组委会提供的车辆进行训练和比赛,禁止其他非参赛人员使用。比赛期间如离开诸暨,返回时需再次接受核酸检测。
“前方绿区,禁止黄牌出入。”记者注意到,比赛场馆内随处可见这样醒目的红色标识,提醒持黄牌和绿牌的人员在相关区域活动,不得“越线”。进入场馆的人员还需接受体温监测,有异常症状者禁止入内。
据CBA联赛数据显示,整个赛事体系期间,16支保障团队、1482名工作人员参与赛事服务,完成核酸检测9615人次,提供赛事保障服务2.8万工时,投入车辆90辆,行驶里程达公里,提供客房服务74151晚,为球员、裁判、媒体提供餐饮6000余种……
这一串数字背后,是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是诸暨人对篮球的热爱。经过多方的集体努力、197个日日夜夜,“篮球之乡”终于“和所爱的人一起生活”。
持票人:夏良
参与记者:苏斌、郑智、王猛、张亦飞
图片由朱继荣媒体中心提供